桃胶,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等树皮中分泌出来的树脂,又名桃油,桃脂,桃花泪,桃树胶,桃凝,拉丁名Prunuspersica(L.)Batsch,P.davidiana(Carr.)Franch。性味甘苦,平,无毒,主治石淋,血淋,痢疾。植物形态详见桃仁条。夏季采收,用刀切割树皮,待树脂溢出后收集。水浸,洗去杂质,晒干。是由桃树上自然分泌出来的桃树油经化学反应而制得的浅黄色粘稠液体,经进一步干燥,粉碎为固体颗粒状,是一种浅黄色透明的固体天然树脂。 桃胶的误区 桃胶是桃树或者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伤口,分泌桃胶有利于伤口自愈,比较粘稠的液体通过太阳晒蒸发,产生固体。 其实,桃胶虽然是树皮中分泌出来的树脂,胶状,但和花胶(鱼胶)这类能增强人体骨胶原不同,功效和作用更加是有相当的差距,不能把桃胶和花胶燕窝看成一样效力的养颜美容食材。 药用价值 桃胶是一种浅黄色透明的固体天然树脂,于夏秋采收,其成分与阿拉伯树胶大致相同。性味甘苦,平,无毒,主治石淋,血淋,痢疾。 桃胶有足够的水溶性和适当的粘度,桃胶以固体和溶液两种形式供应。桃胶,可用于配制水溶性胶粘剂,也可用作增稠剂、乳化剂。 化学成分 树胶的主要组成为半乳糖、鼠李糖、α-葡萄糖醛酸等。 古籍考证 出自《名医别录》。《纲目》:桃茂盛时,以刀割树皮,久则胶溢出,采收,以桑灰汤浸过曝干用。《本经逢原》:桃树上胶,最通津液,能治血淋,石淋。痘疮黑陷,必胜膏用之。 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 《唐本草》:味甘苦,性平,无毒。入大肠、膀胱经。 治石淋,血淋,痢疾。 ①《别录》:主保中不饥,忍风寒。 ②《唐本草》:主下石淋,破血,中恶疰忤。 ③《纲目》:和血益气,治下痢,止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入丸、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