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断舍离的概念深入人心,我们处在一个物品过剩的时代。过多物品的堆积,会消耗我们的金钱和时间,挤占生活空间。于是,我们掀起了“人生整理”热潮,希望通过舍弃物品来让人生更自由舒适。理念是不错,结果呢?很多人“断舍离”了一年又一年,断了买,买完再断,最终发现物品并没有怎么减少。 技术在飞速发展,商家正在设法令产品不停地更新换代;时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即使产品无需进行技术革新,商家也会努力通过改变外观来推出新产品;还有那些充斥在自媒体中的“好物推荐”,每晚如期而至的“淘宝直播”,以及无处不在的、劝你通过买东西来宠爱自己的购物节营销…… 制造商和广告从业者成为同盟,用各种信息将我们包围,目的是改变商品和人们的思维,让我们越来越崇尚物质、依恋物质。学者们通过统计我们的垃圾发现,在被扔掉的家庭物品中,有40%仍然是可以使用的。你是不是也曾抱怨过,这东西怎么还不坏? 近百年来,我们已经被训练出一些消费习惯,需要定期更新物品,心里才会舒服。这种趋势是从汽车开始的,然后迅速席卷了家居和家电领域。 正如著名的通用汽车公司研究负责人、被称为“创新之父”的查尔斯·凯特林的那句名言所说,他的工作是让人们对自己已经拥有的物品感到不满。也是他,为通用汽车公司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制造商做了这么多,但是要让人们更多地购买,还需要广告从业者的加入。汽车最早只是作为代步工具出现的,刚发明出来时,人们最先想到的好处是再也闻不到满城的马粪味儿了。 然而,汽车很快就被视作一种“可以提升自我价值感的社交魔法地毯”,因为它会停在你的邻居和同事都能看到的地方,所以被塑造为一种证明自身价值的工具,影响你的社交,甚至影响你的圈层。 如果这些理念都不足以让你更换汽车的话,广告商们就把汽车包装成时尚产品。塔拉·巴顿在广告界时,就亲历过如何将一台汽车的所有广告细节进行美化的过程。 拍摄现场大概有五十个工作人员,他们试镜了五十多名模特,拍摄了海量的照片,又觉得没有一张照片“恰到好处”,于是选取了三张进行电脑合成和严格的美化,最终完成了一张完美的海报。 你看,诱人的广告就是这样精心策划出来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是有意为之、精心打磨,完美到脱离了真实。广告不仅展示商品,还展示使用这个商品的场景,暗示你要想获得这样的生活,就需要消费。 有时,广告甚至只是展示一个商标,和商品本身没有联系,但你记住了这个广告带给你的感动或者令你振奋的力量,那么你下次看到这个商标时,你的大脑活动会增强,你会想起这个品牌并购买他们的商品。 广告最初只是为了分享信息。但是,今天的人们在被迫接受广告的轰炸。在美国,普通人每看5个小时电视,大约有1.2个小时在看广告。 你可能会说,你现在已经不怎么看电视了,可你一定也发现了,视频网站的广告越来越长,越来越频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