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寄奴,生江南。 茎似艾蒿,叶似菊。 春生苗,茎上有四棱,高四、三尺。八月开碎小黄白花,形如瓦松。 刘寄奴 别称:金寄奴、乌藤菜、九里光、白花尾等。 性味:苦,温。 归经:入心、脾经。 主治:破血通经,敛疮消肿。 刘寄奴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主产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它具有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醒脾开胃的功效。它可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牙痛,慢性气管炎,口腔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肾炎,疟疾;外用治眼结膜炎,中耳炎,疮疡,湿疹,外伤出血。刘寄奴 气血虚弱,脾虚作泄者忌服。 不可过多,令人吐利。 《卫生易简方》 病人气血虚,脾胃弱,易作泄者勿服。 《本草经疏》 刘寄奴 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年4月16日—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 传说一 传说刘寄奴小时上山砍柴,见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负伤逃窜。 第二天他又上山,却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捣药声,即随声寻去,只见草丛中有几个青衣童子捣药,便上前问道:“你们在这里为谁捣药,治什么病呢?” 童子说:“我王被寄奴射伤,故遣我们来采药,捣烂敷在患处就好了。” 寄奴一听,便大吼到:“我就是刘寄奴,专来捉拿你们。” 童子吓得弃药逃跑,寄奴便将其草药和臼内捣成的药浆一并拿回,用此药给人治疗,颇有奇效。后来,刘寄奴领兵打仗,凡遇到枪箭所伤之处,便把此药捣碎,敷在伤口,很快愈合,甚为灵验。 但士兵们都不知道叫什么药,只知是刘寄奴射蛇得来的神仙药草,所以就把它叫“刘寄奴”。这是历史上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药,一直流传。 传说二 《南史》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原为东晋大将,在他称帝前,有一次率兵出征新洲,敌军主力被消灭后,其残余人马逃奔山林。刘裕在带兵追剿中,被一条横卧路上的巨蛇挡住。刘裕弯弓搭箭命中巨蛇,巨蛇负伤而逃。 第二天,刘裕带兵到林中继续搜查敌军残余。忽闻山林深处有杵臼之声,便派士兵前去查看。士兵循声寻去,只见几名青衣童子正在捣药。 士兵正欲举刀杀之,众童子伏地哀救说:“只因昨日刘将军箭中我主,我主疼痛难忍,命我等捣药敷伤。” 士兵们将此情回禀刘裕,刘裕甚觉诧异,乃前往察看,发现青衣童子不见了,只见地上有草药数束,遂命士兵将草药带回试敷金疮,甚是灵验,于是在军中推广使用。 那时,不知这种草药叫什么名字,大家认为是刘裕将军射蛇得药,便以刘裕的字命名“刘寄奴”。 图文:本草中国责编:李林清、邓霁桓 投稿:cnqichun .哪的白癜风医院权威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