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本草纲目》
[谷部第二十二卷\谷之一]胡麻(亚麻籽) 今据沈存中、寇宗二说,并入《本经》青及《嘉》新立白油麻、胡麻油为一条。 巨胜(《本经》)、方茎(《吴普》)、狗虱(《别录》)、油麻(《食疗》)、脂麻(《衍义》。俗作芝麻,非)。叶名青(音箱)。茎名麻(音皆,亦作秸)。时珍曰∶按∶沈存中《笔谈》云∶胡麻即今油麻,更无他说。 古者中国止有大麻,其实为。汉使张骞始自大宛得油麻种来,故名胡麻,以别中国大麻也。寇宗《衍义》,亦据此释胡麻,故今并入油麻焉。巨胜即胡麻之角巨如方胜者,非二物也。方茎以茎名,狗虱以形名,油麻、脂麻谓其多脂油也。按张揖《广雅》∶胡麻一名藤弘,弘亦巨也。《别录》一名鸿藏者,乃藤弘之误也。又杜宝《拾遗记》云∶隋大业四年,改胡麻曰交麻。 《别录》曰∶胡麻一名巨胜,生上党川泽,秋采之。青,巨胜苗也,生中原川谷。 弘景曰∶胡麻,八谷之中,惟此为良。纯黑者名巨胜。巨者,大也。本生大宛,故名胡麻。又以茎方者为巨胜,圆者为胡麻。 恭曰∶其角作八棱者为巨胜,四棱者为胡麻。都以乌者为良,白者为劣。 诜曰∶沃地种者八棱,山田种者四棱。土地有异,功力则同。曰∶巨胜有七棱,色赤味酸涩者,乃真。其八棱者,两头尖者,色紫黑者,及乌油麻,并呼胡麻,误矣。 颂曰∶胡麻处处种之,稀复野生。苗梗如麻,而叶圆锐光泽。嫩时可作蔬,道家多食之。 《本经》谓胡麻一名巨胜。陶弘景以茎之方圆分别,苏恭以角棱多少分别,仙方有服胡麻、巨胜二法,功用小别,是皆以为二物矣。或云即今油麻,本生胡中,形体类麻,故名胡麻。八谷之中最为大胜,故名巨胜,乃一物二名。如此则是一物而有二种,如天雄、附子之类。故葛洪云∶胡麻中有一叶两尖者为巨胜。 《别录》序例云∶细麻即胡麻也,形扁扁尔。其茎方者名巨胜,是也。今人所用胡麻之叶,如荏而狭尖。茎高四、五尺。黄花,生子成房,如胡麻角而小。嫩时可食,甚甘滑,利大肠。皮亦可作布,类大麻,色黄而脆,俗亦谓之黄麻。其实黑色,如韭子而粒细,味苦如胆,杵末略无膏油。其说各异。此乃服食家要药,乃尔差误,岂复得效也?宗曰∶胡麻诸说参差不一,止是今人脂麻,更无他义。以其种来自大宛,故名胡麻。今胡地所出者皆肥大,其纹鹊,其色紫黑,取油亦多。 《嘉本草》白油麻与此乃一物,但以色言之,比胡地之麻差淡,不全白尔。今人通呼脂麻,故二条治疗大同。如川大黄、上党人参之类,特以其地所宜立名,岂可与他土者为二物乎? 时珍曰∶胡麻即脂麻也。有迟、早二种,黑、白、赤三色,其茎皆方。秋开白花,亦有带紫艳者。节节结角,长者寸许。有四棱、六棱者,房小而子少;七棱、八棱者,房大而子多,皆随土地肥瘠而然。苏恭以四棱为胡麻,八棱为巨胜,正谓其房胜巨大也。其茎高者三、四尺,有一茎独上者,角缠而子少;有开枝四散者,角繁而子多,皆因苗之稀稠而然也。其叶有本团而末锐者。有本团而末分三丫如鸭掌形者,葛洪谓一叶两尖为巨胜者指此。盖不知乌麻、白麻,皆有二种叶也。 按∶《本经》胡麻一名巨胜,《吴普本草》一名方茎,《抱朴子》及《五符经》并云巨胜一名胡麻,其说甚明。至陶弘景始分茎之方圆。雷又以赤麻为巨胜,谓乌麻非胡麻。 《嘉本草》复出白油麻,以别胡麻。并不知巨胜即胡麻中丫叶巨胜而子肥者,故承误启疑如此。惟孟诜谓四棱、八棱为土地肥瘠。寇宗据沈存中之说,断然以脂麻为胡麻,足以证诸家之误矣。 又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收胡麻法,即今种收脂麻之法,则其为一物尤为可据。今市肆间,因茎分方圆之说,遂以茺蔚子伪为巨胜,以黄麻子及大藜子伪为胡麻,误而又误矣。 茺蔚子长一分许,有三棱。黄麻子黑如细韭子,味苦。大藜子状如壁虱及酸枣核仁,味辛甘,并无脂油,不可不辨。 梁简文帝《劝医文》有云∶世误以灰涤菜子为胡麻。则胡麻之讹,其来久矣。慎微曰∶俗传胡麻须夫妇同种则茂盛。故《本事诗》云∶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 胡麻(亚麻籽) 弘景曰∶服食胡麻,取乌色者,当九蒸九曝,熬捣饵之。断谷,长生,充饥。虽易得,而学人未能常服,况余药耶?蒸不熟,令人发落。其性与茯苓相宜。俗方用之甚少,时以合汤丸尔。曰∶凡修事以水淘去浮者,晒干,以酒拌蒸,从巳至亥,出摊晒干。臼中舂去粗皮,留薄皮。以小豆对拌,同炒,豆熟,去豆用之。 甘,平,无毒。 士良曰∶初食利大小肠,久食即否,去陈留新。 《镜源》曰∶巨胜可煮丹砂。 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本经》)。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延年。疗金疮止痛,及伤寒温疟大吐后,虚热羸困(《别录》)。补中益气,润养五脏,补肺气,止心惊,利大小肠,耐寒暑,逐风湿气、游风、头风,治劳气,产后羸困,催生落胞。细研涂发令长。白蜜蒸饵,治百病(《日华》)。炒食,不生风。病风人久食,则步履端正,语言不謇(李廷飞)。生嚼涂小儿头疮,煎汤浴恶疮、妇人阴疮,大效(苏恭)。 [谷部第二十二卷\谷之一]白油麻 (《嘉》) 甘,大寒,无毒。宗曰∶白脂麻,世用不可一日阙者,亦不至于大寒也。原曰∶生者性寒而治疾,炒者性热而发病,蒸者性温而补人。诜曰∶久食抽人肌肉。其汁停久者,饮之发霍乱。 治虚劳,滑肠胃,行风气,通血脉,去头上浮风,润肌肉。食后生啖一合,终身勿辍。又与乳母服之,孩子永不生病。客热,可作饮汁服之。生嚼,敷小儿头上诸疮,良(孟诜)。仙方蒸以辟谷(苏颂)。 甄权曰∶巨胜乃《仙经》所重。以白蜜等分合服,名静神丸。治肺气,润五脏,其功甚多。亦能休粮,填人精髓,有益于男子。患人虚而吸吸者,加而用之。 时珍曰∶胡麻取油以白者为胜。服食以黑者为良,胡地者尤妙。取其黑色入通于肾,而能润燥也。赤者状如老茄子,壳浓油少,但可食尔,不堪服食。唯钱乙治小儿痘疹变黑归肾,百祥丸,用赤脂麻煎汤送下,盖亦取其解毒耳。 《五符经》有巨胜丸,云∶即胡麻,本生大宛,五谷之长也。服之不息,可以知万物,通神明,与世常存。 《参同契》亦云∶巨胜可延年,还丹入口中。古以胡麻为仙药,而近世罕用,或者未必有此神验,但久服有益而已耶?刘、阮入天台,遇仙女,食胡麻饭。亦以胡麻同米作饭,为仙家食品焉尔。 又按苏东坡与程正辅书云∶凡痔疾,宜断酒肉与盐酪、酱菜、浓味及粳米饭,唯宜食淡面一味。及以九蒸胡麻(即黑脂麻),同去皮茯苓,入少白蜜为食之。日久气力不衰而百病自去,而痔渐退。此乃长生要诀,但易知而难行尔。据此说,则胡麻为脂麻尤可凭矣。其用茯苓,本陶氏注胡麻之说也。近人以脂麻擂烂去滓,入绿豆粉作腐食。其性平润,最益老人。 旧十六,新十五。 服食胡麻∶《抱朴子》云∶用上党胡麻三斗,淘净甑蒸,令气遍,日干,以水淘去沫再蒸,如此九度,以汤脱去皮,簸净,炒香为末,白蜜或枣膏丸弹子大。每温酒化下一丸,日三服。忌毒鱼、狗肉、生菜。服至百日,能除一切痼疾;一年,身面光泽不饥;二年,白发返黑;三年,齿落更生;四年,水火不能害;五年,行及奔马;久服,长生。若欲下之,饮葵菜汁。 孙真人云∶用胡麻三升,去黄褐者,蒸三十遍,微炒香为末。入白蜜三升,杵三百下,丸梧桐子大。每旦服五十丸。人过四十以上,久服明目洞视,肠柔如筋也。 《神仙传》云∶鲁女生服胡麻饵术,绝谷八十余年,甚少壮,日行三百里,走及獐鹿。服食巨胜,治五脏虚损,益气力,坚筋骨。用巨胜,九蒸九曝,收贮。每服二合,汤浸布去皮再研,水滤汁煎饮,和粳米煮粥食之。 时珍曰∶古有服食胡麻、巨胜二法。方不出于一人,故有二法,其实一物也。 白发返黑∶乌麻,九蒸九晒,研末,枣膏丸,服之。(《千金方》)。 腰脚疼痛∶新胡麻一升,熬香杵末。日服一小升,服至一斗永瘥。温酒、蜜汤、姜汁皆可。 手脚酸痛微肿∶用脂麻五升熬研,酒一升,浸一宿。随意饮。(《外台》) 入水肢肿作痛∶生胡麻捣涂之。(《千金》)偶感风寒∶脂麻炒焦,乘热擂酒饮之,暖卧取微汗出良。 中暑毒死∶救生散∶用新胡麻一升,微炒令黑,摊冷为末,新汲水调服三钱。或丸弹子大。 呕不止∶白油麻一大合,清酒半升,煎取三合,去麻顿服。(《近效方》)。 牙齿痛肿∶胡麻五升,水一斗,煮汁五升。含漱吐之,不过二剂,神良。(《肘后》)。 热淋茎痛∶乌麻子、蔓荆子各五合,炒黄,绯袋盛,以井华水三升浸之。每食前服一钱。(《圣惠方》)。 小儿下痢赤白∶用油麻一合捣,和蜜汤服之。(《外台》)。 解下胎毒∶小儿初生,嚼生脂麻,绵包,与儿咂之,其毒自下。 小儿急疳∶油麻嚼敷之。(《外台》)。 小儿软疖∶油麻炒焦,乘热嚼烂敷之。(谭氏《小儿方》)。 头面诸疮∶脂麻生嚼敷之。(《普济》) 小儿瘰∶脂麻、连翘等分。为末。频频食之。(《简便方》) 疔肿恶疮∶胡麻(烧灰)、针砂等分,为末。醋和敷之,日三。(《普济方》)。 痔疮风肿作痛∶胡麻子煎汤洗之,即消。 坐板疮疥∶生脂麻嚼敷之。(笔峰《杂兴》)。 阴痒生疮∶胡麻嚼烂敷之,良。(《肘后》)。 乳疮肿痛∶用脂麻炒焦,研末。以灯窝油调涂,即安。 妇人乳少∶脂麻炒研,入盐少许,食之。(唐氏)。 汤火伤灼∶胡麻生研如泥,涂之。(《外台》)。 蜘蛛咬疮∶油麻研烂敷之。(《经验后方》)。 诸虫咬伤∶同上。 蚰蜒入耳∶胡麻炒研,作袋枕之。(《梅师》)。 谷贼尸咽,喉中痛痒,此因误吞谷芒,抢刺痒痛也。谷贼属咽,马喉风属喉,不可不分∶用痈疮不合∶乌麻炒黑,捣敷之。(《千金》)。 小便尿血∶胡麻三升杵末,以东流水二升浸一宿,平旦绞汁,顿热服。(《千金方》)。 正文[谷部第二十二卷\谷之一]胡麻油 (即香油)弘景曰∶生榨者良。若蒸炒者,止可供食及然灯耳,不入药用。 宗曰∶炒熟乘热压出油,谓之生油,但可点照;须再煎炼,乃为熟油,始可食,不中点照,亦一异也。如铁自火中出而谓之生铁,亦此义也。 时珍曰∶入药以乌麻油为上,白麻油次之,须自榨乃良。若市肆者,不惟已经蒸炒,而又杂之以伪也。 甘,微寒,无毒。 利大肠,产妇胞衣不落。生油摩疮肿,生秃发(《别录》)。去头面游风(孙思邈)。主天行热,肠内结热。服一合,取利为度(藏器)。主喑哑,杀五黄,下三焦热毒瓦斯,通少时,即泻下热毒,甚良(孟诜)。陈油∶煎膏,生肌长肉止痛,消痈肿,补皮裂(《日华》)。治痈疽热病(苏颂)。解热毒、食毒、虫毒,杀诸虫蝼蚁(时珍)。 藏器曰∶大寒,乃常食所用。而发冷疾,滑精髓,发脏腑渴,困脾脏。令人体重损声。 士良曰∶有牙齿疾及脾胃疾人,切不可吃。治饮食物,须逐日熬熟用之。若经宿,即动气也。 刘完素曰∶油生于麻,麻温而油寒,同质而异性也。震亨曰∶香油乃炒熟脂麻所出,食之美,且不致疾。若煎炼过,与火无异矣。 时珍曰∶张华《博物志》言∶积油满百石,则自能生火。陈霆《墨谈》言∶衣绢有油,蒸热则出火星。是油与火同性矣。用以煎炼食物,尤能动火生痰。陈氏谓之大寒,珍意不然。但生用之,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似乎寒耳。且香油能杀虫,而病发症者嗜油;炼油能自焚,而气尽则反冷。此又物之玄理也。 旧十,新二十七。 发症饮油∶《外台》云∶病发症者,欲得饮油。用油一升,入香泽煎之。盛置病患头边,令气入口鼻,勿与饮之。疲极眠睡,虫当从口出。急以锻石粉手捉取抽尽,即是发也。初出,如不流水中浓菜形。又云∶治胸喉间觉有症虫上下,尝闻葱、豉食香,此乃发症虫也。二日不食,开口而卧。以油煎葱、豉令香,置口边。虫当出,以物引去之,必愈。 发瘕腰痛∶《南史》云∶宋明帝宫人腰痛牵心,发则气绝。徐文伯诊曰∶发瘕也。以油灌之。吐物如发,引之长三尺,头已成蛇,能动摇,悬之滴尽,唯一发尔。 吐解蛊毒∶以清油多饮,取吐。(《岭南方》)。 解河豚毒∶一时仓卒无药。急以清麻油多灌,取吐出毒物,即愈。(《卫生易简方》)。 解砒石毒∶麻油一碗,灌之。(《卫生方》)。 大风热疾∶《近效方》云∶婆罗门僧疗大风疾,并热风手足不遂,压丹石热毒。用硝石一两,生乌麻油二大升,同纳铛中。以土墼盖口,纸泥固济,细火煎之。初煎气腥,药熟则香气发。更以生脂麻油二大升和合,微煎之。以意斟量得所,即内不津器中。凡大风人,用纸屋子坐病患,外面烧火发汗,日服一大合,壮者日二服。三七日,头面疮皆灭也。(《图经》)。 伤寒发黄∶生乌麻油一盏,水半盏,鸡子白一枚,和搅服尽。(《外台》)。 小儿发热∶不拘风寒饮食时行痘疹,并宜用之∶以葱涎入香油内,手指蘸油摩擦小儿五心、头面、项背诸处,最能解毒凉肌。(《直指》)。 预解痘毒∶《外台》云∶时行暄暖,恐发痘疮。用生麻油一小盏,水一盏,旋旋倾下油内,柳枝搅稠如蜜。每服二、三蚬壳,大人二合,卧时服之。三、五服,大便快利,疮自不生小儿初生大小便不通。用真香油一两,皮硝少许,同煎滚。冷定,徐徐灌入口中,咽下即通。(《蔺氏经验方》)。 卒热心痛∶生麻油一合,服之良。(《肘后方》)。 鼻衄不止∶纸条蘸真麻油入鼻取嚏,即愈。有人一夕衄血盈盆,用此而效。(《普济方》)。 胎死腹中∶清油和蜜等分,入汤顿服。(《普济方》)。 漏胎难产∶因血干涩也。用清油半两,好蜜一两,同煎数十沸,温服,胎滑即下。 他药无产肠不收∶用油五斤,炼熟盆盛。令妇坐盆中,饭久。先用皂角(炙,去皮)研末。吹少许痈疽发背,初作即服此,使毒瓦斯不内攻∶以麻油一斤,银器煎二十沸,和醇醋二碗。 分五肿毒初起∶麻油煎葱黑色,趁热通手旋涂,自消。(《百一选方》)喉痹肿痛生油一合灌之,立愈。(《总录》)。 丹石毒发,发热者∶不得食热物,不用火为使。但着浓衣暖卧,取油一匙,含咽。戒怒二去滓。合酒每服三合,百日气血充盛也。 身面疮疥∶方同下。 梅花秃癣∶用清油一碗,以小竹子烧火入内煎沸,沥猪胆汁一个,和匀,剃头擦之,二、三日即愈。勿令日晒。(《普济方》)。 赤秃发落∶香油、水等分,以银钗搅和。日日擦之,发生乃止。(《普济方》)。 发落不生∶生胡麻油涂之。(《普济方》)。 令发长黑∶生麻油、桑叶煎过,去滓。沐发,令长数尺。(《普济》)。 滴耳治聋∶生油日滴三、五次。候耳中塞出,即愈。(《总录》)。 蚰蜒入耳∶刘禹锡《传信方》∶用油麻油作煎饼,枕卧,须臾自出。李元淳尚书在河阳日,蚰蜒入耳,无计可为。脑闷有声,至以头击门柱。奏状危困,因发御药疗之,不验。忽有人献此方,乃愈。(《图经》)。 蜘蛛咬毒∶香油和盐,掺之。(《普济方》)。 冬月唇裂∶香油频频抹之。(《相感志》)。 身面白癜∶以酒服生胡麻油一合,一日三服,至五斗瘥。忌生冷、猪、鸡、鱼、蒜等百日。(《千金》)。 小儿丹毒∶生麻油涂之。(《千金》)。 打扑伤肿∶熟麻油和酒饮之,以火烧热地卧之,觉即疼肿俱消。松阳民相殴,用此法,经官验之,了无痕迹。(赵葵《行营杂录》)。 虎爪伤人∶先吃清油一碗,仍以油淋洗疮口。(赵原阳《济急方》)。 毒蜂螫伤∶清油搽之妙。(同上)。毒蛇螫伤∶急饮好清油一二盏解毒,然后用药也。(《济急良方》)。 灯盏残油 能吐风痰食毒,涂痈肿热毒。又治犬咬伤,以灌疮口,甚良。 麻枯饼 时珍曰∶此乃榨去油麻滓也。亦名麻糁(音辛)。荒岁人亦食之。可以养鱼肥田,亦《周礼》草人强坚用之义。 新二。 揩牙乌须∶麻枯八两,盐花三两,用生地黄十斤取汁,同入铛中熬干。以铁盖覆之,盐泥泥之,赤,取研末。日用三次,揩毕,饮姜茶。先从眉起,一月皆黑也。(《养老书》)。 疽疮有虫∶生麻油滓贴之,绵裹,当有虫出。(《千金方》)。青(音穣。《本经》上品)恭曰∶自草部移附此。 梦神,巨胜苗也。生中原山谷。(《别录》)。 甘,寒,无毒。 五脏邪气,风寒湿痹,益气,补脑髓,坚筋骨。久服,耳目聪明,不饥不老增寿(《本经》)。主伤暑热(思邈)。作汤沐头,去风润发,滑皮肤,益血色(《日华》)。治崩中血凝注者,生捣一升,热汤绞汁半升服,立愈(甄权)。祛风解毒润肠。又治飞丝入咽喉者,嚼之即愈(时珍)。 宗曰∶青即油麻叶也。以汤浸,良久涎出,稠黄色,妇人用之梳发,与《日华》作汤沐发之说相符,则胡麻之为脂麻无疑。 弘景曰∶胡麻叶甚肥滑,可沐头。但不知云何服之?《仙方》并无用此,亦当阴干为丸散尔。 时珍曰∶按∶服食家有种青作菜食法,云∶秋间取巨胜子种畦中,如生菜之法。候苗出采食,滑美不减于葵。则本草所着者,亦茹蔬之功,非入丸散也。 胡麻花 思邈曰∶七月采最上标头者,阴干用之。 藏器曰∶阴干渍汁,溲面食,至韧滑。 生秃发(思邈)。润大肠。人身上生肉疔者,擦之即愈(时珍)。 新一。眉毛不生乌麻花阴干为末,以乌麻油渍之,日涂。(《外台秘要》)。 麻秸 烧灰,入点痣去恶肉方中用(时珍)。 新二。 小儿盐哮∶脂麻秸,瓦内烧存性,出火毒,研末。以淡豆腐蘸食之。(《摘玄方》)。 耳出脓∶白麻秸刮取一合,花胭脂一枚,为末。绵裹塞耳中。(《圣济总录》)。 正文[谷部第二十二卷\谷之一]亚麻 (宋《图经》) 鸦麻(《图经》)、壁虱胡麻(《纲目》)。 颂曰∶亚麻子出兖州、威胜军。苗叶俱青,花白色。八月上旬采其实用。时珍曰∶今陕西人亦种之,即壁虱胡麻也。其实亦可榨油点灯,气恶不堪食。其茎穗颇似茺蔚,子不同。 子 甘,微温,无毒。 大风疮癣(苏颂)。 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来源:央视财经,文章转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推荐订阅号:禅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