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banzhilian 狭叶韩信草、急解索、细米草、偏头草、半向花、四方草、通经草、牙刷草、耳挖草。 ScutellariaeBarbataeHerba 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barbataD.Don.的全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茎四棱形,分枝多,下部略呈紫色,无毛。叶交互对生,有短柄,叶片三角状长卵形至披针形,顶端略钝,边缘具疏钝齿,基部截形,叶上面深绿色,被稀柔毛,下面淡绿色,仅叶脉及边缘有稀柔毛。花顶生于茎及分枝的上部,每轮有花2朵,并生,集成偏一侧的总状花序;花萼紫色,萼筒外面密被短柔毛,内面无毛,上唇背部附有盾片,果期增大;花冠蓝紫色,外面密被长柔毛,内面无毛,冠筒基部前方囊状,下唇中间裂片呈盔状;雄蕊4枚,2强;花柱着生于子房基部,柱头2裂,果实成熟时上萼筒开裂而脱落,下萼筒宿存,露出4个扁球形小坚果。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常生于田埂、溪边或潮湿草地上。分布于广东、浙江、福建、台湾、广西、海南等地。 春、夏季开花期采收。拔取全株,除去泥沙,晒干。 无毛或花轴上疏被毛。根纤细。茎丛生,较细,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先端钝,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少数不明显的钝齿;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花单生于茎枝上部叶腋,花萼裂片钝较圆;花冠二唇形,棕黄色或浅蓝紫色,被毛。果实扁球形,浅棕色。气微,味微苦。 味辛、苦,性寒。归肺经、肝经、肾经。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尿。属清热药下属中的清热解毒药。 用量15~30克,煎服;鲜品用量30~6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用治晚期血吸虫病腹水、肝硬化腹水、毒蛇咬伤、疮疖痈肿。 抗癌,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NvIL)血细胞有轻度抑制作用。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但大剂量注射可抑制小鼠胸腺指数;有抑菌作用;有较强的对抗由组胺引起的平滑肌收缩作用。有很好的解痉祛痰作用。具有利尿、兴奋呼吸及解蛇毒的作用。 主含生物碱、黄酮苷、皂苷、氨基酸、多糖、菊糖、红花素、异红花素、野黄芩苷、高山黄芩素、半枝莲素、半枝莲种素、对香豆酸、原儿茶酸等成分。 孕妇和血虚者慎服。 ①治胃气痛:半枝莲30克,猪肝或鸡1只(去头及脚尖,内脏),水、酒各半炖熟。分2~3次服。(《泉州本草》) ②治吐血、咯血、血淋及外伤出血:半枝莲30~50克。水煎去渣,加蜂蜜调服,伤处用渣外敷。(《浙南本草选编》) ③治慢性肾炎水肿:半枝莲鲜草30克。切细捣烂,同鸡蛋搅匀蒸熟,做成蛋饼,候冷敷脐部,每日1次,约敷6小时。(《浙南本草选编》) ④治肝炎:鲜半枝莲15克,红枣5个。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带状疱疹:半枝莲加米泔水适量捣烂,取汁外涂,每日数次。(《浙南本草选编》) ⑥治早期肺癌、肝癌、直肠癌: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据现代研究表明半枝莲具有抗癌、免疫增强等作用。半枝莲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血细胞有很轻度的抑制作用,半枝莲多糖SPS4体外对小鼠腹水肝癌及S-肉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枝莲所分离出的E-1-(4’-羟基苯基)-丁-1-烯-3-酮活性成分,体外试验,对K-人白血病细胞显示强的细胞毒性。半枝莲多糖可促进刀豆素A(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明显提高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酯酶阳性细胞的百分率。 推荐阅读: 北京时珍堂中医药研究院研制的芩芍疏肝胶囊由柴胡、川楝子、延胡索、枳实、白芍、黄芩、吴茱萸、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人参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散结功能。用于肝癌以及各种肝炎。 肝郁气滞,疏散力减,气机不畅,易引发胁肋胀痛,痞满不舒等,重则胁痛,消瘦加重,肝硬而痛。治当疏肝解郁为本,行气散结止痛为标。 此方中用柴胡,川楝子,延胡索,合而用之,疏肝解郁力增是为主药;枳实破气散结以助疏肝解郁;白芍滋肝阴养肝血而柔肝止痛,一药多用,标本兼顾,与枳实相配为辅药;佐以黄芩与吴茱萸,寒热并举,以和肝阴肝阳,佐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人参共用,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碍邪,诸药同施,共达疏肝解郁,行气散结之效。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