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介绍:三叶鬼针草蛇莓胜红蓟石胡荽鼠麴草双穗雀稗水苏水蜈蚣酸模碎米莎草。 三叶鬼针草 中药名。为菊科植物鬼针草BidenspilosaL.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具有解毒消肿,清热镇痛,活血散瘀,调气消积之功效。常用于胃肠炎,中暑腹痛,细菌性痢疾,感冒发热,急性喉炎,淋证,白浊,痔疮,脱肛,大小便出血,糖尿病,蛇伤,肩周炎,跌打损伤,关节炎等。 蛇莓 蛇莓,别名:蛇泡草、龙吐珠、三爪风、鼻血果果、珠爪、蛇果、鸡冠果、野草莓、蛇藨、地莓、蚕莓、三点红、狮子尾、疗疮药、蛇蛋果、地锦、三匹风、蛇泡草、三皮风、三爪龙、老蛇泡、蛇蓉草、三脚虎、蛇皮藤、蛇八瓣、龙衔珠、小草莓、地杨梅、蛇不见、金蝉草、三叶藨、老蛇刺占、老蛇蔂、龙球草、蛇葡萄、蛇果藤、蛇枕头、蛇含草、蛇盘草、哈哈果、麻蛇果、九龙草、三匹草、蛇婆、蛇龟草、落地杨梅、红顶果、血疔草、野草莓。蔷薇科,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匍匐茎长。小叶片倒卵形至菱状长圆形,长2-3.5(-5)厘米,宽1-3厘米;花单生于叶腋;直径1.5-2.5厘米;瘦果卵形,长约1.5毫米,光滑或具不明显突起,鲜时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8-10月。多野生于山坡、草地上、路旁、沟边或田埂杂草中;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收敛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并用于杀灭蝇蛆。 胜红蓟中药名。 为菊科植物藿香蓟AgeratumconyzoidesL.的全草。分布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常有栽培或逸为野生。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烧,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咯血,衄血,崩漏,脘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痈肿疮毒,湿疹瘙痒。 石胡荽菊科石胡荽属植物,一年生草本。种子越冬后于早春萌发,花果期7~11月份。喜生于潮湿的环境,如池塘边、路旁和荒野湿地。常生于水生蔬菜、水稻及秋收作物大豆田的田边及路埂上,发生量小,危害轻,是常见杂草。 鼠麴草 又名佛耳草、鼠耳草等,菊科鼠麴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cm。花期1-4月,8-11月。瘦果倒卵形或倒卵状圆柱形,长约0.5毫米,有乳头状突起。相关种类有宽叶鼠麴草、金头鼠麴草等,主要产于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及印度。 双穗雀稗 禾本科雀稗属植物。多年生。匍匐茎横走、粗壮,长达1米,向上直立部分高20-40厘米,节生柔毛。叶鞘短于节间,背部具脊,边缘或上部被柔毛;叶舌长2-3毫米,无毛;叶片披针形,长5-15厘米,宽3-7毫米,无毛。总状花序2枚对连,长2-6厘米;穗轴宽1.5-2毫米;小穗倒卵状长圆形,长约3毫米,顶端尖,疏生微柔毛;第一颖退化或微小;第二颖贴生柔毛,具明显的中脉;第一外稃具3-5脉,通常无毛,顶端尖;第二外稃草质,等长于小穗,黄绿色,顶端尖,被毛,花果期5-9月。 水苏 是唇形科水苏属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0-80厘米,有在节上生须根的根茎。茎单一,直立,四棱形,具槽,在稜及节上被小刚毛,余部无毛。茎叶长圆状宽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2.3厘米,叶柄明显,长3-17毫米;苞叶披针形,无柄,近于全缘;轮伞花序,6-8花;小苞片刺状,微小,无毛;花梗短,长约1毫米,疏被微柔毛;花萼钟形,花冠粉红或淡红紫色,雄蕊4,花丝丝状,花药卵圆形,花柱丝状,花盘平顶;子房黑褐色,无毛;小坚果卵珠状,棕褐色,无毛。花期5-7月,果期7月以后生于海拔米以下的水沟、河岸等湿地上。水苏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历代医书有所收录。全草或根入药,治百日咳、扁桃体炎等症。 水蜈蚣水蜈蚣是一个多义词,在植物名称中同名异物较多。本词条所属水蜈蚣,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根状茎长而匍匐,外被膜质、褐色的鳞片,具多数节间,节间长约1.5厘米,每一节上长一秆。 酸模 是蓼科,酸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朝鲜、日本、俄罗斯、欧洲及美洲等地。酸模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及草酸,具有凉血,解毒,通便,杀虫等功效。 碎米莎草 为莎草科莎草属一年生草本,无根状茎,具须根。秆丛生,细弱或稍粗壮,高8-85厘米,扁三稜形,基部具少数叶,叶短于秆,宽2-5毫米,平张或折合,叶鞘红棕色或棕紫色。小坚果倒卵形或椭圆形,三稜形,与鳞片等长,褐色,具密的微突起细点。花果期6-10月。我国大部分地区,朝鲜、日本、越南、印度等地均有分布。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