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酿造酱油的历史已经有多年了,最初是用鱼、虾、牛、羊等动物的肉来酿造的,后来慢慢演变成豆类、谷类作为原料来酿造了。酱油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厨房调味料,有些家庭在烹饪时会加入一定量的酱油,来增加食物的香味,并使其色泽更佳。对于这种厨房里常见的调味品,你到底了解多少呢? 对酱油的认识有哪些“误区”?误区1:吃酱油会使人变黑? 医学研究发现,人体肤色与人体内的黑色素含量和种族遗传有关,与饮食中食物的颜色无关。黑色素的多少主要受内分泌调节,也会由于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而增加。 女性生理期间分泌的如雌激素、孕激素等也能促进黑色素的合成。另外,人吃多了一些极易感光的食物如芹菜、芒果等,经日光照射易产生斑点或脸色发黄。酱油中的色素物质不会直接转移到皮肤中,因此对黑色素细胞的合成等并不起作用。 误区2:化学酱油能吃吗? 现在许多厂家使用“酸水解法”等化学方法,使植物蛋白不经过发酵,在酸的作用下直接分解,只需要几天时间,就能配制出“酱油”。化学酱油在色香味上都与酿造酱油非常类似。但是没有了复杂的酶解过程,营养上大打折扣。 我国施行的《酿造酱油》标准中强制规定,商品标签上必须注明是“酿造酱油”还是其他酱油。另外也能通过查看配料表中出现的“水解”二字,来判定为化学酱油。由于化学酱油相当便宜,许多小餐馆都使用这种酱油。 由于酸水解蛋白液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单氯丙二醇”。若厂商未加以留意、去除,很容易就使“单氯丙二醇”超出国内法规规定的限。 误区3:酱油里的添加剂有害吗 为了应对同行竞争,酱油制造厂商使用更多的食品添加剂来提升酱油的风味。 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成分,添加谷氨酸钠可以使酱油更加鲜美。使用含有谷氨酸钠的酱油时,建议不要再使用味精。 5-肌苷酸二钠:广泛存在于肉类和海鲜中,价格相对便宜,与谷氨酸钠(味精)混合使用,比单用味精提鲜数倍。年JECFA组织确定,5-肌苷酸二钠对人体无致癌、致畸性、影响繁育的危害。 苯甲酸钠:常用的食品防腐剂,近年来对其毒性的顾虑使得它的应用受限,有些国家如日本已经停止生产苯甲酸钠,并对它的使用作出限制。注意,本地产的一些酱油、甜面酱等可能使用苯甲酸钠。 安赛蜜:人工合成甜味剂,糖尿病人可食,但超标食用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显著危害。 食用酱油要注意什么?食用酱油烹饪要减少盐的摄入量。酱油虽然能够增加食物的香味和色泽,使我们食欲大开,但酱油中一般含盐量较高,所以在用酱油烹调菜品时,要注意少放盐或不放盐,血压高、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的人要特别注意限制酱油的使用量。 另外,还要注意酱油的使用和食用方法。做菜时不宜过早放入酱油,加热时间过长,高温会使酱油内的氨基酸受到破坏,糖分焦化变酸,从而降低营养价值。有的酱油注明可以“直接佐餐食用”或“可用于佐餐凉拌或烹调炒菜”,这样的酱油表明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炒菜时使用。而注明“烹调炒菜”的酱油不能直接食用,只适用于烹调炒菜时使用。 酱油虽好,但是要注意,有些人是不能够多吃酱油的。 第一,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应和控盐一样控制酱油; 第二,痛风病人应当注意,酱油中含有来自于大豆的嘌呤,而且很多产品为增鲜还特意加了核苷酸,所以一定不能多用。 掌握健康生活的姿势!长按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