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建筑,文化古韵。一个城市的建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记忆,记载着一个城市的人世浮沉。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福建都有哪些特色建筑吧,他们到底长啥样! 闽东建筑 闽东民居,给人最强烈的视觉特征是弯曲的风火墙,也就是马鞍墙。墙是曲线的,优美生动,随着屋顶的高低而起伏,犹如腾飞的龙,勾勒出建筑的左右边界,无数条粉白的风火墙波。 01 福州·三坊七巷 ▼ 福州传统古民居多是灰墙青瓦古朴大方的住宅,其中以“三坊七巷”最为典型。布局严谨,院落相连,中轴对称,以木结构承重,有精雕细刻的石木构件和舒展的大红斗门,宅院四周或左右围有土筑的马鞍形风火墙,有的墙峰饰以飞龙飞凤、花鸟鱼虫及人物风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三坊七巷的房屋门面都很朴实,不事张扬走进去,才知道其中另有天地,厅堂布局森严,高大开敞,不失官宦人家的气派。庭院的布置匠心独运,一个六角亭,一株荔枝树,一片假山石,都安置得停停当当,意趣盎然。其内部装饰的重点,似乎在于隔扇、窗棂、栏杆等细部,精雕细刻,毫不含糊。 02 平潭·石头厝 ▼ “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这是岛上传颂的民谣,平潭岛上多岩石,于是岛上居民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成了别具一格的石头房子。 “四扇厝”是平潭石头厝的主要类型,它通常是不出檐的或只出半檐。“四扇厝”以单进四扇房为主,房内左右两侧为房,分前后房,中为厅堂,也分前厅与后厅。旧时多数农家在建“四扇厝”过程中,一时资金不足,就先盖左房和大厅,右边厅墙出现“虎齿墙”(俗称留码头),主要是为了便于今后建房的衔接,预留余地。 03 福清·东关寨 ▼ 东关寨位于福清一都镇的东山村,坐落在村东隔溪的山腰间,四周群山环抱,气势磅礴。由当地何姓家族兴建于清乾隆元年,至今将近年的历史了。东关寨从东向西,依山势高下而建,层层递升,平面呈长方形。 寨墙基座和墙体下半部均用岩石砌建,高近十米,坚牢壁立,气派非凡。站在下面,颇有古装影视片中步兵攻城的气势,外墙上一道道黑黑的污迹,似乎在诉说着当年反击土匪斗争的故事…… 04 周宁·禾溪古民居 ▼ 古民居位于周宁纯池镇禾溪村,村子沿溪而建,村民临水而居。溪畔上黄墙黑瓦的古屋错落有致,匠心独具。古屋雕花的马头墙,高耸俊美,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典雅古朴。 禾溪村地处僻壤,缺少石料,最初的先民来到这里,为了生存,就地取材,把松散、柔软的黄泥土凝聚起来,筑起坚固的墙体,而后上梁、盖瓦,成了土屋。土屋盖在山地里,一式的土墙黛瓦,且横竖有序,簇拥成群,成为村中的独特风景。 闽南建筑 01 厦门·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 ▼ 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位于厦门翔安区大嶝岛田墘村,包括县政府总部、文书房、保安队队址、县政府会议旧址、县政府盐兵楼、国民党金门县党部、国民党金门县党部书记处共七处12栋建筑,旧址总面积.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平方米。 大嶝岛田墘村金门县政府旧址分布比较集中,相距都在百米内,大都是两层建筑,除了明清建的外,很多是民国的建筑,如今大多数建筑都保存得较为完整,有的仍有居民居住。 这些旧址,是反映海峡两岸“五缘”关系的重要涉台文物,是金门抗日战争斗争史的重要物证,也是反映两岸同胞团结一心、共御外侮民族精神的实物见证,对加强两岸交流、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02 南安·蔡氏古民居 ▼ 民居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从远处看,蔡氏古民居就像一把琵琶,一头大一头小,石埕上石板之间缝隙就像琵琶乐弦。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棱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 蔡氏古民居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03 漳州·埭美古村落 ▼ 闽南第一村:埭美古村落,整齐划一的布局和保留完整的古厝,使人深深地领悟到其中的美妙。但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感受是: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按捺不住的浮躁,有的只是一片幽静,有的只是漫漫历史长河中星星点点的痕迹。 (图.大植) 埭美古村落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九龙江的入海口与支流南溪交界的三角洲上,是闽南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是“闽系红砖”的代表之一。 这是一个有着多年历史的神秘古村落,全村四面环水,古榕遍村,古厝成群。虽然福建沈海高速公路漳州港出口处距此仅有两公里,但这里好似一处被世人遗忘的桃源。 闽西建筑 闽西多客家人,他们是一支长途跋涉辗转迁徙的民系,具有特别强烈的宗族意识和正统观念。体现在建筑上,就是聚族而居,讲究礼制传统。另外,闽西多山,随山就势,房屋多建于山腰,山谷间,与山林梯田河谷,融为一体。 01 上杭·院田古民居 ▼ 院田村,位于上杭太拔镇东南方,地处儒溪河畔。这里群山环抱,房前屋后,树木郁郁葱葱,儒溪支流大坑溪,从村中静静流淌而过。走进村子,溪流两岸,古老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条条汲水灌溉两用的小圳,绕过这些房前屋后,整个村庄灵动多姿。 两岸古民居群落,数一数,有20余座,占地都在千平方米以上,翻一翻历史,它们都至少在三百年以上。再看建筑风格,既有“九厅十八井、穿心走马楼”的古建筑,也有庭院式、方土楼、围屋、徽派建筑,每一栋都可拿来细细品说。这些古民居建筑,雕刻精美巧妙、形象开阔大气,既有中原遗风,又有南方建筑风格,是客家古建筑的奇葩。 02 永定·土楼 ▼ 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土楼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土楼分方形,圆形,五角形,八角形,日字形,回字形,吊脚楼等多种内型。 永定区共有著名的圆楼座,方楼多座。其中最著名的的土楼有-福建土楼王-承启楼,土楼王子-振成楼,土楼公主-振福楼。其中,承启楼是福建土楼当中建筑规模最大的,年进入世界吉尼斯最大土楼纪录。 闽北建筑 闽北的建筑,肃穆质朴,英华内敛,呈现出一种理性与节制之美。众多豪门大宅,混杂在寻常巷陌,只有登堂入室,细细品位,才能领略其深沉的意味。典型的闽北建筑受徽派建筑影响较深,青砖灰瓦,朴素大方;普通人家的屋脊都是平直的,只在檐角起翘,高大的马头墙错落起伏,形成梯级节奏。 01 建瓯·伍石古民居 ▼ 在南平建瓯徐墩镇伍石自然村口,可以看到一处规模恢弘的古宅群,这就是清末被誉为“建瓯西出第一家”的伍石茶庄。 伍石茶庄由三大院落环连一体,民居建筑上吸收了徽派建筑和江浙民居的特点,具有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结构为多进院落式,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青砖,典雅大方。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仅从房顶上看,有歇山顶、硬山顶、马鞍顶、平房顶等,形成平的、低的、高的、凸的、上翘的、垂弧的,可以说是一处一景,别有洞天。 02 泰宁·尚书第 ▼ 泰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曾有“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之盛况。坐落于城内的尚书第、世德堂,是江南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明代民居古建筑群落。这里古街、古巷、古民居、古井、古牌坊比比皆是,古风悠远,书卷气十足。 禾溪村地处僻壤,缺少石料,最初的先民来到这里,为了生存,就地取材,把松散、柔软的黄泥土凝聚起来,筑起坚固的墙体,而后上梁、盖瓦,成了土屋。土屋盖在山地里,一式的土墙黛瓦,且横竖有序,簇拥成群,成为村中的独特风景。 03 永安·安贞堡 ▼ 安贞堡又名“池贯城”,位于永安市槐南乡洋头村,为当地乡绅池占瑞于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工。该堡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福建省罕见的大型民居建筑。 安贞堡坐西朝东,前部呈方形,后部为半圆开,依山而建,逐次增高,远远望去,层次分明,气势不凡。安贞堡墙厚宅深,外墙用厚石垒砌加土夯制;堡前有一块可容数千人的露天练兵场。内部建筑为二进,左右对称,随地势逐次升高,远眺其屋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房屋分为上下两层,每层有内走廊,厅、堂、卧室、书房、粮库、厨房、厕所齐全,还有水井和下水道,可容千余人居住。堡内装饰华丽,雕刻、彩绘、泥塑和壁画随处可见。 消逝于茫茫的历史潮流中。有时候真的很惋惜,因为时代的发展,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都慢慢消亡了。现在只能通过图片与书籍去了解,而这些东西大多数都是具有灵魂的,如果不是亲身去感受的话,你无法体会到它们的魅力与价值。 彩蛋 这是小编长大的故乡,一次无意中拍下发到朋友圈,许多朋友问我去哪里旅游了,这地方挺漂亮! 两层高的木制砖瓦楼,连地板都是木头的,从小住到大,从来没觉得它美,像风景!但是在别人眼里,它却那么奇特那么美! 鱼鱼们,快跟小编分享一下你老家的特色建筑吧,也许他们不在旅游榜上,但是它们却比任何景区的建筑都奇特、好看!快把你老家的特色建筑后台回复给小编吧,图片够多小编将会整理成一篇中国特色建筑文章哦!┃内容来源:福建旅游论坛收集整理┃图文编辑:印小暖、小鱼网┃商务合作Tel:┃转载授权请联系u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