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散步的空闲学习草药知识 长寿仙草——墨旱莲 相传唐初有个叫刘简的书生,他醉心修真,常年奔波在寻仙问道的路上。 开元初年,刘简偶遇一名唤“虚无子”的百岁老道。这位老道肤白发黑、眉目清秀,没有一丝衰老的模样。刘简大为震惊,于是三顾茅庐虚心求教修仙的方法。 虚无子被刘简的坚持所打动,于是他对刘简说:“长生不死是不可能的,但长寿是可以的。人可以通过服用一些特殊的药草来永葆青春。我就是常食某种草药来调养身体的。“ 临别时,虚无子送给刘简一包这种草药的种子,并传授他种植及服用的方法,嘱其长期坚持。刘简回家后严格按照虚无子的吩咐来种植、食用该药草,果然也耳聪目明、毛发乌黑地活到多岁。 因这种草药的叶子呈墨绿色,刘简便给它取名为墨斗草。后人因其花开如莲,喜长于水边旱地,唤其为“墨旱莲”。 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它能使动物退化的免疫器官重新恢复到正常,进而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而免疫功能的降低是机体患病、衰老的主要原因。旱莲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是它健身、延年的药理基础。 本草纲目之墨旱莲 草部·鳢肠 释名 莲子草、早莲草、墨烟草、墨头草、墨菜,猢狲、猪牙草 气味(草)甘、酸、平、无毒 主治 乌须固齿用鳢肠草连根一斤,酒洗净,洒盐四天淹三天,连汁放入油锅中炒存性,研为末。每天取末搽牙,连口水吞下。又方;鳢肠取汁,用盐炼干,研末搽牙,又方;鳢肠草一两半,麻姑饼三两,升麻、青盐各三两半,诃子(连核)二十个,皂角三个,晚蚕沙二两,共研为末,加薄醋、面糊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晒干,装泥瓶中,火煨令烟出存性,取出研为末,每日搽牙。此方名“旱莲散”。 偏正头痛用鳢肠草汁滴鼻中 疟疾用鳢肠划捶烂,放在手上切脉处,药上压一个钱,币,用布包好。过一段时间,药下皮肤起小泡,疟即止。这也一种灸法。称为“天灸”。 尿血用鳢肠草、车前草,等分研细,取汁。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大便下血用鳢肠草,瓦上焙干,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痔漏疮发用鳢肠草一反连根须洗净,捣成泥,以滚酒一杯冲入,饮汁,取渣敷患处。病得者三服即安。 疔疮恶肿将鳢肠草阴干,露一夜后收存。用时嚼一叶贴患处,边缘用消毒膏护住。 风牙疼痛用鳢肠草加一点盐在手心中,碎擦牙,痛即止。 《本草纲目·草部·鳢肠》 古籍各家论述 ①《唐本草》:"主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敷之;汁涂发眉,生速而繁。"②《日华子本草》:"排脓,止血,通小肠,敷一切疮并蚕。"③《滇南本草》:"固齿,乌须,洗九种痔疮。"④《纲目》:"乌须发,益肾阴。"⑤《本草述》:"疗溺血及肾虚变为劳淋。"⑥《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伤,理酒顶,化痰,止痒,干水。" ⑦《分类草药性》:"止血,补肾,退火,消肿。治淋、崩。"⑧《南宁市药物志》:"治目疾、翳膜。" 墨旱莲 别名:乌田草、旱莲草、墨水草、乌心草、莲子草、野葵花、鳢肠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一年年生草本,高10-60cm,全株被白色粗毛,折断后流出的汁液数分钟后即呈蓝黑色。茎直立或倾伏,绿色或红褐色。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10cm,宽0.5-2.5cm,全缘或有细齿,基部狭长,无柄或有短柄。头状花序腋生或顶生,直径6-11毫米;总苞片5-6,绿色,长椭圆形;舌状花白色,长2.5——3毫米,全缘或2裂,管状花黄绿色,两性。舌状花的瘦果扁四棱形,管状花的瘦果三棱形,均为黑褐色,有瘤状突起。花期7-9月,果期9-11月。生于路边草丛、沟边、湿地或田间。 生长环境:生于路边草丛、沟边、湿地或田间,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 采制 第一站 采制方法及药用价值 采制:开花时采割,晒干 药理作用:煎剂能增加小鼠胸腺重量,明显提高小鼠碳粒廓清率、增加DNCA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度及SRBC所致迟发型足垫肿胀度,明显提高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百分率。此外还有抗染色体损伤、抗诱变、保肝、抗炎、耐缺氧、止血、镇静、镇痛等作用。 性味:性寒、味甘酸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熬膏,或捣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绒塞鼻,或研末敷。 配伍应用 1肝肾阴虚,头晕目眩,须发早白:配女贞子。 2崩漏下血:配刘寄奴,小蓟 3便血、血痢:配地榆 4子宫出血:配阿胶、艾叶 ——《中草药彩色图谱》第三版 及《中医中药网》 朋友们, 在郊外活动时记得找一找墨旱莲哦!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略 ●End● ——如果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