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酒竞争战鼓隆隆马蹄急(2) 酒企转轨,引爆保健酒二次浪潮 世事变迁总是有其规律,有波谷就有波峰。进入额211世纪,国家对白酒行业的系列政策的出台,和2001年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对白酒行业的新税制的出台构成了保健酒产业二次复兴的先决条件。 2001年5月国家对白酒税收政策进行调剂,将白酒从价计税方法调剂为从价与从量相结合的计税方法。对食粮、薯类白酒在保持现行按出厂价25%和15%的税率从价征收消费税办法不变的条件下,再对每斤白酒按0.5元从量征收消费税。这项政策的出台直接致使2001年全国白酒行业利润下落6.6%,仅为40.4亿元。同年,全国白酒税金总额为88.2亿元,仅比2000年新增了5.8个亿,与税收目标相差很远。 尽人皆知,大型白酒公司的效益有很大程度上是靠中低档白酒来支持的,其效益是靠范围和品牌获得的。但是新税制的实行,却使得这些大型白酒企业被迫放弃中低档白酒市场,一名业内人士用倒推法算了一笔酒账:拿一瓶市场销售价10元的白酒为例,消费者买到的是10元钱,扣除商家赚的一元钱,商家从批发商处进价应该是9元,批发商处赚1元,那末出厂价应是8元。在8元基础上,扣除从价计征消费税25%、从量计征0.5元、增值税8%,总计3.14元的国税部份,再扣除地方税和“3费附加”,大概是0.8元左右,这样一瓶出厂价8元的酒所要上缴的税费大致是4元左右。再扣除瓶子、纸签、商标、胶套等费用最少1元,这瓶酒只剩3元。如果是以食粮原料固态发酵酿酒,1斤酒的直接生产成本一般是4元以上,那末,加上广告费、财务费、管理费、储运费等等,算下来,这瓶酒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字——亏。 目前在白酒行业除茅台、五粮液等少数品牌继续保持了强势以外,一些曾红极一时的新兴白酒气力开始进入安稳的成熟期,而其余包括部份曾名列白酒十强的大企业在内的绝大多数企业均堕入无效益的泥淖而不能自拔。据一名证券人士介绍,在国家2001年调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剂白酒税收政策影响下,14家白酒类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大幅下滑:在2001年中期到2002年中期,五粮液、全兴股分、沱牌曲酒的净利润降幅分别高达25%、69%和33%。 除白酒产业政策性衰退的缘由以外,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增强,对酒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之前饮酒伤肝伤胃照喝不误,到今天饮酒第一是从健康动身,这无疑说明了人们的健康意识的提高。又加上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影响下,白酒利润愈来愈小,生产保健酒成为了酒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一部分厂家愿意发展利润高很多的高级酒。一些侧重发展中低档酒的酒企也对外宣称将大力紧缩中低档酒产量,提高高级酒和营养保健等其他酒品的份额。因此,众多的厂家都把眼光投向了这一块新鲜的“蛋糕”上。 2003年春节前后,五粮液保健酒齐齐出击,其龙虎、豪客香等六大品牌保健酒一起冲向市场,国内一些著名白酒专家就五粮液团体开发的系列保健酒的功能及前景进行了座谈和研讨。据称,极具代表性的豪客香系列保健酒以五粮液陈年基酒配以名贵竹荪精华,经现代科学勾兑而成,具有明显的护肝作用和抗衰老、降血脂等保健作用。适合成年人和体虚、免疫力低下者饮用。五粮液团体为使保健酒系列成为公司未来的支柱产业,投资了1亿多元。白酒名家钟情保健酒,五粮液成为主要代表。 山西杏花村汾酒公司的竹叶青酒。竹叶青酒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许多诗文都有提及。解放后,竹叶青酒连续3次被评为国家名酒,是中国配制酒、保健酒中唯一的国家名酒;1975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到杏花村汾酒厂推行“优选法”,对竹叶青药材的浸泡时间进行了反复实验,选定了更准确的时间;在不断实践中,汾酒人总结出“10条秘诀”、“四大先进操作法”、“10大技术措施”,使其质量更上一层楼。竹叶青酒的悠久历史应是白酒名家生产保健酒的最早记录。 2002年11月28日,贵州茅台团体保健酒业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正式签订协议,欲将“茅台不老酒”改进成无色保健酒。“茅台不老酒”是一种保健、美容的药酒,现与四川大学合作研制,将首创保健酒无色的先河。茅台酒的举动也是白酒企业进军保健酒产业打出的第一张具有潜伏杀伤力的差异化之牌。也早早的预示着,众多白酒企业进军保健酒后,一场惨烈的市场拚杀行将拉开帷幕。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保健酒还有广西柳州生产的古岭神酒、烟台张裕公司生产的珍宝三鞭酒、北京红星酿酒公司生产的北京人参白兰地、湖北劲酒团体生产的中国劲酒、河南省豫酒厂生产的女舒酒、海南椰岛公司生产的鹿龟酒等。 无可置疑,一场众多巨无霸酒企和一大批中小酒企参加的保健酒大战已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有趣的是,由于广东人天生喜欢进补的缘由,这次保健酒之战的第一战场也就在广东打响了第一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