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3-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一、出土概況

里耶秦代簡牘(簡稱里耶秦簡)包括出土於里耶古城遺址一號井的三萬八千餘枚和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出土於北護城壕十一坑中的五十一枚簡牘。

地層堆積和出土器物表明古城始建於戰國晚期的楚國時期,第五層出土的有楚國文字特點的竹簡上有“遷陵公”字樣,説楚國晚期可能在此設有遷陵縣。一號井和護城壕溝出土物種類眾多,包括當時各種生活廢棄物。食物類的多見果核和動物骨骼。動物骨骼經過鑑定有牛、馬、豬、狗、鹿、猴和小型食肉類及齧齒類動物和禽類。金屬器具有刀、削、斧、鍤、鏃、錐、劍、鉤以及鐵絲、銅絲。竹木質地的有木鏟、橛、椎、棰和竹編的籃、筐等。生活用品有棕麻編織的履、繩索。陶質器具有罐、豆、壺等,數量最多的是筒瓦和板瓦。正式報告已經發表,詳見《里耶發掘報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著,嶽麓社二〇〇六年)。

二、簡牘材質和形制

簡牘材質多爲取材方便,易於加工的杉、松(經鑑定有水松、油杉、杉木等)。出土時大多殘斷,數量眾多的削衣之外,占總數一半以上的無字簡。文字均是毛筆墨書。

簡牘長二三釐米,寬一·四至五·○釐米。特殊的如8-號(木方),長一二·五釐米,寬二七·四釐米。一般兩道編繩,木牍多不編聯,一枚木牘之上文字即是完整文書。也有個別在不規則材料上書寫的現象,如用灌木條稍加改削,甚至保留有部分樹皮。

觚:正面削出五至六個坡面,背面平整,長二三釐米。

簿籍類:長四六釐米,寬一·八至四·八釐米。

券書(校券):記載錢糧物的數量,其上有與數量相符的刻齒。長三七釐米,寬一·二至二·○釐米。

楬:一端平直,一端圓弧,其上鑽二或四孔,圓弧端塗墨。長七·一至一四·三釐米,寬四·八至一○·八釐米。

檢:大多數下端削尖。長八·○至二三釐米。

封檢:在長方體木块的一面挖去一部分形成泥槽,形如小板凳。絕大多數兩端整齊,只有少數幾枚一端削成坡狀,側面如楔形,如10-91、10-93、9-49。泥槽已是方便捆紮,也有個別封檢泥槽中鑽有兩孔,如10-89号“洞庭泰守府以郵行尉曹發”豎穿兩孔,增加捆紮的牢靠程度。長四·六至一一·八釐米,寬一·八至三·三釐米,厚一·三至一·八釐米;泥槽長三·五至四·五釐米,深○·七至○·八釐米。

另有自名爲“束”者。束的形狀非常特別,正面削成梯級狀,背面平整,側視恰如一段鋸条。有的兩端呈圓弧狀,中間側向横穿一孔;或兩端齊平,於四棱的中間部位削出凹槽。文字書寫於束正面的各個小坡面上,束頂端或有墨點,或塗墨使黑。長二三釐米,寬一·八至二·二釐米。

三、簡牘自題名稱

文書形式種類眾多,據簡文所記之内容和名稱,分類如下:

一、書傳類

1.往來書:真書、騰書、寫移書、別書、制書

2.司法文書:爰書、劾訊、辟書、診書、病書、讞書

3.傳、致(傳食致)

4.私書

二、律令類

1.律(均爲引用律文)

2.令(更名詔令等)、令目

3.式(式令、書式)

三、録課類

1.録:行書録(郵書課)

2.志:吏員志、黔首志、園志、起居志、芻藳志……

3.課:倉課、畜官課、畜牛死亡課、畜彘雞狗產子課、徒隸死亡課、徒隸產子課、作務產錢課、徒隸行繇課、畜雁產子課、畜雁死亡課、產子課、水火敗亡課、漆課、墾田課等

四、簿籍類

1.簿:作徒簿、倉徒最簿、畜員簿、度簿、獄簿、尉徼簿、見户數簿、器物簿、校簿等

2.記:工用計、捕鼠計、視事計、庫兵計、車計、錢計、少內器計等

3.籍:自占籍、自言名籍、除調名籍、冗佐名籍、冗史名籍、更戍名籍、坐罪名籍、死亡名籍、卒衣名籍、廩食名籍……

4.伐閱居勞

5.計表(吏員用餐記録表)

五、符券類

1.符(信符)

2.券(校券):出入券、出券、入券、辨券、參辨券、中辨券、右券、別券、責券、器券、椑券

六、檢楬類

1.檢

2.楬

3.函封

4.標題簡

七、曆譜

八、九九術、藥方

九、里程書

十、習字簡

四、內容概述

簡牘爲秦朝洞庭郡遷陵縣遺留的公文檔案,年代爲秦始皇二十五年(前二二二年)至秦二世二年(前二○八年)。

簡文中有很多有關秦代遷陵一帶的農業生産的資料,對我們今天瞭解當時的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用處。

當時田地有公田和民田之分,秦的公田是國家擁有的部分田地,由官府來管理,收成全歸官府。有左、右公田,管理公田事務是其主要職責。民田即黔首田,簡文中有“都鄉黔首田”、“黔首墾草田”等記載。秦實行“行田”制,即把國有土地劃分成小块後頒發給黔首,黔首沒有所有權,不可以買賣。

黔首使用田地,按規定,受田者要向國家交田租,里耶簡記載畝租爲“一斗三升九百一十三分升二”。除田租外,還要每頃交芻藳錢六十錢。

槎田是當時使用較普遍的一种特殊耕作技術。“槎田”實際上是農田的休閒制,“燔田”是“槎田”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步驟,遷陵每年春天有“燔田”的活動。

就民田而言,農業劳动主要靠家庭成員,家中的臣妾也是重要勞力。在公田中勞作者以刑徒爲主,而且數量很大。作徒簿記載刑徒參加勞動的情況,徒是奴隸,作是勞作。不少的簿是司空或倉所記録。簿籍上能看到大量的男女犯人,還包括一些小城旦、小隸臣之類的未成年人,他們被遣送至田地上去承擔農業勞動。如《卅四年倉徒簿》上有“女五百一十人付田官”、“女四十四人助田官穫”。又如《卅二年司空作徒簿》登記了一百二十五名城旦、隸臣,並明記“廿三人付田官”。又如《田官守敬疏書》,列出城旦、鬼薪十八人,小城旦十人,舂二十二人,小舂三人,隸妾居貲三人。這表明城旦等五十六人都是在田官的服役者。士兵身份的戍卒也要參加農業勞動。

農作物的品種見於簡文者有:粟、菽、麥、稻。較特殊者有糜子和芋。糜子,簡文中稱爲“”。

小自耕農的生活狀況並不太好,維持簡單的生活和再生産都有一定的困難。最常見的的就是缺乏種子和食糧,“貧無穜”的記載較多,遇到這種情況,由官府給予幫助。

當時在遷陵一帶,商業可能還不大發達,因而農民棄本逐末的現象並不突出,簡文記有“黔首習俗好本事,不好末作”。

遷陵一帶種桑養蠶,種植漆樹和橘樹,簡文中有“漆園”和“橘官”。秦除田租外,還有户賦,遷陵居民交納蠶繭以充當户賦,簡文記有“卅四年……當出户賦者志·見户廿八户,當出繭十斤八兩”等。

手工業主要是官府經營的。遷陵縣下屬的庫,可以修繕兵車或鑄造車轄之類的部件。

以往出土的秦漢簡牘,很少有刑徒從事何種勞動記録。據文獻記載,徒隸多從事於土木工程,如修城、築路等。里耶簡文,爲我們提供了刑徒所從事的多種勞動。前面提到有刑徒參加田間農業勞動之外,還可作園、捕羽、爲席、牧畜、庫工、取薪、取漆、輸馬、買徒衣、徒養、吏養、治傳舍、治邸,乃至擔任獄卒或信差的工作,行書、與吏上計或守囚、執城旦。

雲夢睡虎地秦簡和張家山漢簡,保存有較多的律令條文,以及對犯罪者罪行的確定,但判刑後如何服刑則很少涉及,而里耶簡對服刑後參加什麼勞動,有極詳細的記述,里耶簡和雲夢秦簡具有極大的互補性。

《史記》記載秦統一後置三十六郡,具體是哪三十六個郡,或是否設置有更多的郡,兩千年來聚訟紛紜,簡文中記載有秦郡名二十六個,其中洞庭、蒼梧、巫,是古人從未有認定爲秦郡者。

簡文明確記載秦朝有洞庭郡、蒼梧郡的設置。“卅四年……今蒼梧爲郡九歲”,又記“今遷陵廿五年爲縣”。這年就是王翦“遂定江南地”的那一年,故洞庭郡、蒼梧郡在此年建立,遷陵設縣與其同時。

簡文記録有當時各級職官名稱。

8-號木方較詳細記載了秦統一後,皇帝名號變更及與皇室有關的一系列名稱的改變規定,如莊襄王改稱爲太上皇等。在簡文中保存有二十五年三月時秦中央公卿的情況,當時的丞相是啓和王綰,李斯是典客。

一縣之長爲令或長,亦稱縣嗇夫,設縣尉以分掌武事,令下有佐。郡、縣皆設監御史。簡文中有“臨沅監御史”。據《遷陵吏志》,遷陵有“吏員百三人,令史廿八人”。

縣遷設主簿以職掌文書,少内管一縣之財務。又設分管各種事務的曹,遷陵有尉曹、司空曹、倉曹、户曹等。還設田官、畜官、倉、庫、司空等機構。

縣下有鄉,遷陵共有三鄉,即都鄉和貳春、啓陵三個鄉。鄉最高主管爲嗇夫。鄉下又分爲若干里,里有典。鄉以外還有亭,有“閻亭”、“唐亭”。亭有校長、求盜等職,還設有鄣之類的防禦設施。

部分簡文記録了遷陵的人口數量和民族構成,當時的遷陵有濮、越、楊、臾等民族,當然應當有楚人。户籍簿記載了當時普通家庭的人員組成。“卅二年遷陵積户五萬五千五百卅四”、“卅五年遷陵貳春鄉積户二萬一千三百”,當時的遷陵土地廣袤,人口眾多。

也有教育和醫療等吏員或機構設置。有負責縣學的“學佴”,名亭。有專職的醫者“遷陵醫靜”。

秦始皇三十二年三月,遷陵縣祭祀先農的活動結束以後售賣祭品的記録,説明秦朝保留有祭祀農神的傳統,祭祀活動由各級政府主辦。

從簡文中可看到遷陵政治體制、經濟狀況、交通、特産到百姓的生活。里耶秦簡即是一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遷陵的地方志,儘管我國的古文獻浩如煙海,但從來也未留傳下一部二千多年前的地方史志,這是非常難得的。

里耶秦簡内容豐富,涵括户口、土地開墾、物產、田租賦稅、勞役徭役、倉儲錢糧、兵甲物資、道路里程、郵驛津渡管理、奴隸買賣、刑徒管理、祭祀先農以及教育、醫藥等相關政令和文書,公文中的朔日干支是研究秦漢時期曆法的重要依據,數量眾多、內容詳備的公文形式,爲研究秦漢公文制度打開了新的窗子。我們可以由里耶簡瞭解遷陵,由遷陵窺知秦朝的基層社會結構和具體運作。

五、出版情況

湖南龍山里耶秦簡根據簡牘出土地層單位分五輯整理出版。第一輯包含第五、六、八層出土的簡牘,第二輯爲第九層,第三輯爲第七、十、十一、十三層,第四輯爲第十二、十四層,第五輯爲第十五、十六、十七層以及二〇〇五年十二月護城壕第十一號坑出土簡牘。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里耶秦簡(壹)》,年1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書爲8開本精裝,有圖版頁、釋文等14頁,刊載有里耶古井第五、六、八層的簡牘圖像和釋文。

圖版據簡牘原大影印,按簡牘整理號編排。圖版下對應標明簡牘出土登記號。出土登記號是按層位號加序號編排。封泥匣出土時自爲系列編號,編號方式是在層位號和序號後加“封”字。護城壕十一號坑出土簡牘編號爲K1——K51。整理時將無字簡撿出,所以報告中的標本出土登記號不完全連屬。個別簡牘受版面限制、略有縮小,我們注明縮小比例;還有的截成兩段排版,我們另付全形圖於圖版之後,可參閱。

信息來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里耶秦簡(壹)》前言部分

微刊小編:酒紅卡布達









































白癜风多长时间能好
福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