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3-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夜色中的读者

8月27日,星期六。上午,县城一位刘姓读者骑助力摩托车来馆读书(第二次来馆)。下午一女生来馆读书(本村人,来的较多),之后是村卫生室退休的杨医生来馆。杨医生见到樊图窗前的藿香说:“好东西,胃不好,熬水喝,一喝就好”。还说:他也要种,待种子成熟后,再来采摘。

灯光下,上海霍耿先生及其朋友袁伟鸣等人捐赠的一批图书上架。夜色没能阻挡读者的脚步。

一读者说:“我上次借的书,下次还”“我不借书了,借回去不想看”“以后还是到图书馆来看。”

樊图藿香(摄于樊图窗前)

秋冬谨防肠胃病调理脾胃用藿香

藿香别名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藿香“治脾胃呕逆,为最要之粥”。中医认为,藿香性味辛、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解暑发表、芳香化湿、和中止呕之功效。藿香性温且燥热,能解在表之暑湿,可化在里之湿浊,适用于暑湿证、湿温证初起,为夏日常用之佳品。藿香还可理气、和中、止呕,最适合用于湿阻中焦、胃失和降之呕吐。现代研究表明,藿香含挥发油、生物碱,有抑菌、抗菌作用,对胃肠神经有抑制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

藿香的功效及食疗作用

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藿香性温而燥热,既可化在里之湿浊,又可解在表之暑湿,用于暑湿症及湿温症初起,为暑令常用之品。藿香又能和中止呕,常用于呕吐,对脾胃湿浊引起的呕吐最为适宜。   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芳香升散;具有祛暑解表,化湿脾,理气和胃的功效;主治外感暑湿、寒湿、湿温及湿阻中焦所致寒热头昏、胸脘痞闷、食少身困、呕吐泄泻,并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口臭,鼻渊,手足癣。   藿香药理作用   抗真菌抗菌作用:广藿香酮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广藿香鲜汁浓度≥75%时,虽抗菌范围不广,但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旱杆菌的生长。   对实验性急性外耳道炎的治疗作用。   对钙离子的拮抗作用:广藿香水提液中具有对钙离子的拮抗活性成分,其水提液对K+挛缩具有抑制活性。广藿香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和食欲不振,消化器官肌肉的过度收缩可能是呕吐和腹泻的部分原因,因此钙拮抗剂通过降低经细胞膜内的Ca2+流量来控制平滑肌的过度兴奋,从而达到减轻这些症状。   经研究表明,藿香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对胃肠有解痉、防腐作用,并有收敛止泄和扩张微血管的作用,还可略发汗的作用。夏季常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饮服,对暑湿重着,脾胃湿阻,脘腹胀满,肢体重困,纳差食少,恶心呕吐等,卓有效验。

藿香食疗菜谱   藿香正气粥主料:藿香10克,苏叶、白芷、茯苓、大腹皮各3克,白术、半夏曲、陈皮、姜厚朴、桔梗、炙甘草各6克,粳米克,红糖适量。   做法:先将上药研细末,每次取10克,用布包煎,取汁去渣;再用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再煮1-2沸即可。   用法:每日2-3次,温服。   功效:解暑祛湿,理气开胃,和胃止呕。适用于急性胃肠炎,腹痛呕吐,肠鸣泄泻,头脑昏痛,发寒热,胸脘痞闷,食欲减退。   藿香二白姜防粥主料:藿香、白术各10g,白蔻、煨姜、防风各6g,大米50g。   做法:将诸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2次。   功效:可祛风散寒、除湿止泄,适用于急性肠炎伴畏寒身痛、泄泻清稀如水、腹痛肠鸣等。   藿香白术粥主料:藿香(鲜者加倍)、白术各10g,大米g,白糖适量。   做法:将二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功效:可健脾化湿,适用于脾胃湿阻,胸脘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   藿香饮主料:藿香25克白砂糖5克   做法:1.先将藿香叶去杂质,用清水适量。   2.把藿香叶放入煮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加入白糖,每天服3-4次,以此代茶饮之。   功效:扩张微血管,抗菌消炎,对于肠胃神经有镇静作用,并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此饮对于暑湿型感冒亦有疗效。   藿香杜仲煮海参主料:藿香15克,杜仲20克,水发海参克,熟鸡肉克,冬笋30克,火腿10克,香菇15克,姜5克,葱10克,精盐3克,鸡汤毫升,味精2克。   做法:1.把藿香洗净;杜仲烘干捣成细粉;水发海参去肠杂,顺切薄片;火腿切片;冬笋洗净,切片;熟鸡肉切片;香菇发透,切片;姜去皮,切片;葱洗净,切段。   2.把藿香、海参、冬笋、火腿片、鸡肉、香菇同放锅内,加入杜仲粉、鸡汤、姜、葱、精盐,置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煮10分钟,调入味精即咸。   功效:理气和中,辟秽祛湿,补肝肾,降血压。适于高血压患者食用。

  藿香适合人群   适宜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呕吐腹泻者、胃肠型感冒患者、中暑、晕车、船、消化不良致腹胀、腹泻、腹痛者、宿醉未醒者。   禁忌:阴虚火旺、邪实便秘者禁服。(四川中成恒瑞药业有限公司特色中药蔬菜快报,记者林智)

藿香叶熬水治腹泻!

热心网友(知足QQ):胡老师你好,我知道一个方子:藿香叶子熬水喝,可治疗腹泻。

我小时候经常夜里伤食受凉,早晨起来肚子疼,腹泻,都站不起来,医院开药才能好,大夫说都成慢性肠炎了。

后来别人传了一个方子,用藿香叶子熬水喝,多少不限,一天多喝几次,到傍晚就好了,肚子不疼了,也不腹泻了,跟没犯病时一样,一天就好,非常管用。

我们家后来就种一点藿香在花盆里,腹泻了就熬点叶子喝,晚上就好了,医院了。

献方人:汤老师

藿香

《中药大辞典》:藿香

藿香

HuòXiānɡ

《别录》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广藿香于6~7月间生长繁茂时采收,海南地区每年收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9~10月,除去须根、泥土,晒2~3天,堆放,闷2天后再晒,再闷,如此堆晒至干为止。藿香第1次在6~7月开花时采收,第2次在10月。采后晒干或阴干。单用老茎者,药材名"藿梗"。

①广藿香,又名:枝香。

多年生草本,高30~厘米;揉之有香气。茎直立,粗壮,四棱形,密被灰黄色长柔毛,上部多分枝。叶对生,阔卵形、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厘米,宽1.5~4厘米,下部的叶较小,先端钝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锯齿,两面均密被灰白色短柔毛,沿叶脉处最多;叶柄长2~3厘米,密被灰黄色柔毛。轮伞花序密集成穗状,顶生或腋生,长2~8厘米,直径1~2厘米;萼5裂,萼筒长6~8毫米,较苞片为长:花冠唇形,淡紫红色,长约8毫米,裂片4(下唇3裂),近等长,先端钝,全缘;雄蕊4,突出,花丝有髯毛;子房上位,柱头2裂。小坚果椭圆形,平滑。花期1~2月。但很少开花。

广东、云南有栽培。

②藿香,又名:排香草、野藿香。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40~厘米。茎直立,四棱形,略带红色,稀被微柔毛及腺体。叶对生;椭圆状卵形或卵形,长2~8厘米,宽1~5厘米,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略带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锯齿,齿圆形;上面无毛或近无毛,散生透明腺点,下面被短柔毛;叶柄长1~4厘米。轮伞花序聚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苞片大,阔线形或披针形,被微柔毛;萼5裂,裂片三角形,具纵脉及腺点;花冠唇形,紫色或白色,长约8毫米,上唇四方形或卵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两侧裂片短,中间裂片扇形,边缘有波状细齿,花冠外被细柔毛;雄蕊4,2强,伸出花冠管外;子房4深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底部中央,伸出花外,柱头2裂。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长于山坡或路旁,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①广藿香

干燥全草长30~60厘米,分枝对生。老茎略呈四方柱形,四角钝圆,直径约4~10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毛茸较少,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粗糙,黄绿色,中央有白色髓。嫩茎略呈方形,密被毛茸,质脆易断,断面灰绿色。叶片呈灰绿色或黄绿色,多皱缩或破碎,两面均密生毛茸,质柔而厚。气香,浓郁,昧微苦而辛。以茎粗、结实、断面发绿、叶厚柔软、香气浓厚者为佳。

产广东。一般认为本种的品质较优。

②藿香

又名:土藿香(《滇南本草》),杜藿香。干燥全草长约60~90厘米。茎呈四方柱形,四角有棱脊,直径约3~10毫米,表面黄绿色或灰黄色,毛茸稀少,或近于无毛;质轻脆,断面中央有白色髓。老茎坚硬,木质化,断面中空。叶多已脱落,剩余的叶灰绿色,皱缩或破碎,两面微具毛;薄而脆。有时枝端有圆柱形的花序,土棕色,小花具短柄,花冠多脱落,小坚果藏于萼内。气清香,味淡。以茎枝青绿、叶多、香浓者为佳。

主产四川、江苏、浙江、湖北、云南、辽宁等地。

广藿香含挥发油约1.5%,油中主成分为广藿香醇,约占52~57%;其他成分有苯甲醛、丁香油酚、桂皮醛广藿香薁醇、广藿香吡啶、表愈创吡啶;另有多种其他倍半萜如石竹烯、β-榄香烯、别香橙烯、γ-广藿香烯、β-古芸烯、α-愈创木烯、瓦伦烯、α-古芸烯、γ-毕澄茄烯、δ-愈创木烯、α-广藿香烯、二氢白菖考烯等。

藿香含挥发油0.28%,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占80%以上。并含有茴香醚、茴香醛、d-柠檬烯,以及对-甲氧基桂皮醛、α-蒎烯、β-蒎烯、辛酮-3、辛醇-3、对-聚伞花素、辛烯-1-醇-3、芳樟醇、l-石竹烯、β-榄香烯、β-葎草烯、α-衣兰烯、β-金合欢烯、γ-毕澄茄烯、二氢白菖考烯等。我国东北产藿香风干材料,全草含挥发油0.54%,并含微量鞣质及苦味质。

①抗真菌作用

试管实验藿香煎剂(8~15%)对许兰氏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蕾香乙醚浸出液(3%)及醇浸出液(1%)亦能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水浸出液的抗真菌效力与煎剂相似;趾间毛癣菌及足跖毛癣菌在煎剂15%对方出现抑制,而乙醚浸出液于3%、醇浸出液于5%及水浸出液于10%等浓度时均呈抑菌作用,因此藿香的浸出液比煎剂抗菌力强。

②抗螺旋休作用

藿香水煎剂(15毫克/毫升)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但必须将浓度增至31毫克/毫升时,方能杀死钩端螺旋体。

③对胆囊的影响

口服藿香煎剂,利用X线胆囊造影术,证明藿香对胆囊无收缩作用。

藿香:拣去杂质,除去残根及老茎,先将叶摘下另放,茎用水润透,切段,晒干,然后与叶和匀。藿梗:取老茎,水浸润透,切片晒干。

辛,微温。

①《南方草木状》:"味辛。"

②《别录》:"微温。"

③《珍珠囊》:"甘苦。"

入肺、脾、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

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

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①《本草经疏》:"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②《本经逢原》:"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

①治伤寒头疼,寒热,喘咳,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产前、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甘草(炙)二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局方》藿香正气散)

②治暑月吐泻: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为末,每服一、二钱,淅米泔调服。(《禹讲师经验方》)

③治霍乱吐泻: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土)。上等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百一选方》回生散)

④治疟:高良姜、藿香各半两。上为末,均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盏,温服,未定再服。(《鸡峰普济方》藿香散)

⑤香口去臭: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漱。(《摘元方》)

⑥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土藿香,入枯矾少许为末,搽牙根上。(《滇南本草》)

⑦治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钱。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圣惠方》)

⑧治冷露疮烂:藿香叶、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叶上贴之。(《包会应验方》)

⑨治刀伤流血:土藿香、龙骨,少许为末,外敷。(《滇南本草》)

①《药品化义》:"藿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辛能通利九窍,若岚瘴时疫用之,不使外邪内侵,有主持正气之力。凡诸气药,独此体轻性温,大能卫气,专养肺胃。但叶属阳,为发生之物,其性锐而香散,不宜多服。"

②《本草正义》:"藿香,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快胃,振动清阳妙品。《别录》治风水毒肿者,祛除湿浊,自能清理水道也。去恶气者,湿漫中宫之浊气也。霍乱心腹痛者,湿浊阻滞,伤及脾土清阳之气,则猝然撩乱,而吐泻绞病,芳香能助中州消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然性极和平,力量亦缓,止可以治霍乱轻症,而猝然大痛,吐泻并作,肢冷脉绝者,非大剂四逆不为功,断非此淡泊和平,所能独当大任。""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亦辟秽恶,解时行疫气。盖疠疫以气染人,无非湿浊秽腐之熏蒸,感之者由口鼻吸入,胃先受之,芳香得清气之正,而藿香气味和平,不嫌辛燥,故助脾胃而无流弊。但必以广产为佳,虽以气胜,而冲和可爱,今江浙间遍地产之,则味苦涩而气亦恶劣。石顽谓伐胃消食,且能耗气,而世俗以为能解暮气,瀹茶多饮,未尽善也。""仲醇谓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者弗用。按藿香虽不燥烈,然究是以气用事,惟舌有浊垢,而漾漾欲泛者最佳。若舌燥光滑,津液不布者,咸非所宜。凡芳香行气,醒脾胜湿诸芳草,皆有同情,不仅藿香、木香一类为然也。"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藿香

藿香

HuòXiānɡ

CablinPotchouliHerb,WrinkledGianthyssopHerb

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

出自《名医别录》。

1.《本草图经》:藿香,岭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种植。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暴干,乃芳香,须黄色,然后可收。

2.《纲目》:藿香,方茎有节,中虚,叶微似茄叶。洁古、东垣惟用其叶,不用枝梗,今人并枝梗用之,因叶多伪故耳。《唐史》云,顿逊国出藿香,插校便生,叶如都梁者,是也。刘欣期《交州记》言藿香似苏合香看,谓其气相似,非谓形状也。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gadtacgerygisa(Fisch.etMey.)O.Kuntze.

采收和储藏:北方作一年生栽培,南方种后可连续收获2年,产量以第2年为高。6-7月,当花序抽出而未开花时,择晴天齐地割取全草,薄摊晒至日落后,收回堆叠过夜,次日再晒。第2次在10月收割,迅速晾干,晒干或烤干。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40-cm。茎直立,四棱形,略带红色,稀被微柔毛及腺体。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椭圆状卵形或卵形,长2-8cm,宽1-5cm,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略带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锯齿,齿圆形;上面无毛或近无毛,散生透明腺点,下面被短柔毛。花序聚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苞片大,条形或披针形,被微柔毛;萼5裂,裂片三角形,具纵脉及腺点;花冠唇形,紫色或白色,长约8mm,上唇四方形或卵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两侧裂片短,中间裂片扇形,边缘有波状细齿,花冠外被细柔毛;雄蕊4,二强,伸出花冠管外;子房4深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底部中央,伸出花外,柱头2裂。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或路旁。多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西南及河北、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在北京地区能在田间越冬。怕干旱。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为好。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当种子大部分变成棕色时收获,置阴凉处后熟数日,晒干脱粒。南方气温较高,可采用秋播,9-10月按行株距各30cm开穴,深2-4cm,底平,施人畜粪水后,每1hm2用种子7.5kg。拌草木灰,匀播穴内,产量较高。北方3-4月播种,顺畦较行距25-33cm,开1-1.3cm的小浅沟,种子匀播于沟内,覆土2-4cm,用足蹊一遍每1hm2用种子7.5-12kg,产量较低。苗高6-10cm时间苗,条播按株距10-15cm留苗,穴播的每穴留苗3-4株。

田间管理生长期间及时松土除草。追肥以氮肥为主,苗高15cm时和收获后要各追施氮肥1次,另还需看苗追肥。要注意灌溉排水,保持田间一定的湿润。

病虫害防治病害有褐斑病,在5、6月发生,可及时摘除病叶烧毁;实行轮作,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波尔多液。斑枯病防治可在冬季清除枯枝落叶烧毁,并喷洒50%瑞毒霉0倍液防治。枯萎病可在雨后及时疏沟排水,隆低温度;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并用70%敌克松粉剂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液倍浇灌病穴。虫害有朱砂红叶螨。

性状鉴别地上产分长30-90cm,常对折或切断扎成束。茎方柱形,多分枝,直径0.2-1cm,四角有棱脊,四面平坦或凹入成宽沟状;表面暗绿色,有纵皱纹,稀有毛茸;节明显,常有叶柄脱落的疤痕,节间长3-10cm;老茎坚硬、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叶片深绿色,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长2-8cm,宽1-6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钝锯齿,上表面深绿色,下表浅绿色,两面微具毛茸。茎顶端有时有穗状轮伞花序,呈土棕色。气芳香,味淡而微凉。

以茎枝色绿、叶多、香气家者为佳。

显微鉴别茎表面观:表皮胞多角形,轴向延长。具气孔及毛茸,气孔直轴式。非腺毛多为1-4细胞;腺毛头部1-2细胞,柄单细胞;腺鳞偶见,头部多为8个细胞,柄单细胞。

叶表面观:表皮细胞垂财壁波状弯曲。气孔直轴式,主要分布在下表皮,上下表皮者具毛茸,以下表皮为多面手邮,上表皮非腺毛多为1-2细胞,长16-80μm,下表皮非腺毛多为1-4细胞,长70-μm,毛茸圆锥形,表面有疣状突起,基部邻细胞3-4,呈放射状排列,角质层纹理较明显;腺毛头部1-2细胞,以单细胞较多见,柄单细胞;腺鳞头部8个细胞,扁圆球形,直径56-80μm,柄单细胞。

挥发性成分:藿香含挥发油0.28%,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methylchavicol)占80%以上。并含有茴香脑(anethole),茴香醛(anisaldehyde),柠檬烯(limonene),对甲氧基桂皮醛(P-methoxycinnamaldehyde),α-和-β-蒎烯(pinene),3-辛酮(3-octanone),1-辛烯-3-醇(1-octen-3-ol),芳樟醇(linalool),1-丁香烯(1-carypholene),β-榄香烯(β-elemene),β-葎草烯(β-humu-lene),α-衣兰烯(α-金合欢烯(β-farnesene),γ-毕澄茄烯(γ-cadinene),菖蒲烯(calamenene);还含有顺式-β,γ-已烯醛(cis-β,γ-hexenal)[1]。黄酮类化合物:刺槐素(acacetin),椴树素(tilianin),蒙花甙(linarin),藿香甙(agastachoside),异藿香甙(isoagastachoside),藿香精(agastachin)[2,3]。根含马斯里酸(mas-linicacid)即是山楂酸(crateglic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3-O-乙酰基齐墩果醛(3-O-acetyloleanolicaldehyde),刺槐素,椴树素,藿香甙,胡萝卜甙(dauco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去氢藿香酚(dehydro-agastol)[4],1-亚甲基-6,8-二羟基-5-甲氧基-7-(1,1-二甲基羟甲基)-1,2,3,4,9,10,10,a-七氢-9-菲酮[1-methylene-2,4a-dimethyl-6,8-dihydroxy-5-methoxy-7-(1,1-dimethyl-hydroxymethyl)-1,2,3,4,10,10a-heptahydro-9-phenanthroxe][5]。

1.抗真菌抗菌作用:广藿香酮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广藿香鲜汁浓度≥75%时,虽抗菌范围不广,但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旱杆菌的生长。

2.对实验性急性外耳道炎的治疗作用;广藿香鲜汁对含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所致豚鼠急性外耳道炎(0.1ml菌混悬液,滴耳)的治疗作用,广藿香鲜汁,每次4滴,治疗耳侧平均4.1天恢复,不治疗耳侧平均7.l天痊愈,比较两侧恢复所需天数,差异显着(P0.05),表明广藿香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所致豚鼠急性耳道炎有治疗效果。

3.对钙离子的拮抗作用:广藿香水提液中具有对钙离子的拮抗活性成分,其水提液对K+挛缩具有抑制活性。广藿香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和食欲不振,消化器官肌肉的过度收缩可能是呕吐和腹泻的部分原因,因此钙拮抗剂通过降低经细胞膜内的Ca2+流量来控制平滑肌的过度兴奋,从而达到减轻这些症状。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粗粉2g,加石油醚20ml,置水浴回流30min,滤过。取滤液1ml,加1%香草醛盐酸试液0.5ml,上层石油醚层显黄绿色,放置后下层渐显紫褐色。(检查挥发油)(2)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75g,置挥发油测定器中蒸出挥发油。取0.1ml挥发油加环已烷至1ml,作供试液。另取甲基黄苏丹Ⅲ制成对照液,吸取两深液点于硅胶G-CMC板上,用石油醚-乙酸乙酯(95:5)上行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茴香醛浓硫酸试液,于℃加热3-5min,供试液色谱中与对照液色谱相应处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藿香:拣去杂质,除去残根及老茎,先将叶摘下另放,茎用水润透,切段,晒干,然后与叶和匀。藿梗:取老草,水浸润透,切片晒干。

味辛;性微温

归肺;脾;胃经

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先;或研末搽。

1.《本草经疏》: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2.《本经逢原》: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

①治伤寒头疼,寒热,喘咳,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产前、后血气刺痛,小儿消伤: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两,藿香(去士)三两,甘草(炙)二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浓出汗,衣被益,再煎并服。(《局方》藿香正气散)②治暑月吐泻: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为末,每服一、二钱,浙米泄调服。(《禹讲师经验方》)③治霍乱吐泻: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士)。上等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百一选方》回生散)④治疟:高良姜、藿香各半两。上为末,均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盏,温服,未定再服。(《鸡峰普济方》藿香散)⑤香口去臭: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漱。(《摘元方》)⑥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土藿香,入枯矾少许为末,搽牙根上。(《滇南本草》)⑦治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钱。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圣惠方》)⑧治冷露疮烂:藿香叶、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叶上贴之。(《包会应验方》)⑨治刀伤流血:土藿香、龙骨,少许为末,外敷。(《滇南本草》)

1.《药品化义》:藿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肋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辛能通利九窍,若岚瘴时疫用之,不使外邪内侵,有主持正气之力。凡诸气药,独此体轻性温,大能卫气,专养肺胃。但叶属阳,为发生之物,其性锐而香散,不宜多服。

2.《本草正义》:藿香,清分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快胃,振动消阳妙品。《别录》治风水毒肿者,祛除湿浊,自能清理水道也。去恶气者,湿漫中宫之浊气业、霍乱心腹痛者,湿浊阻滞,伤及脾士清阳之气,则猝然撩乱,而吐泻绞痛,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然性极和平,力量亦缓,止可以治霍乱轻症,而猝然大痛,吐泻并作,肢冷脉绝者,非大剂四逆中为功,断非此淡泊和平,所能独当大任。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怯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亦辟秽恶,解时行疫气。盖病疫以气染人,无非湿浊秽腐之烫熬,感之者囱口鼻吸入,胃先受之,芳香得清气之正,而藿香气味和平,不嫌宰燥,故助脾胃而无流弊。但必以广产为佳,虽以气胜,而冲和可爱,今江浙间遍地产之,则味苦涩而气亦恶劣。石顽谓伐胃消食,且能耗气,而世俗以为能解暑气,瀹茶多次,未尽善也。仲醇谓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者弗用。按藿香虽不燥烈,然究是以气用事,惟舌有浊垢,而漾漾欲泛者最佳。若舌燥光滑,津液不布者,咸非所宜。凡芳香行气,醒脾胜湿诸芳草,皆有同情,不仅藿香、木香一类为然也。

3.《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4.《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5.《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6.《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

7.《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洽外感寒那,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风瘴气,不伏水士,寒热作疟等症。

8.《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中华本草》

说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非原文所有。

东海樊图









































白癜风最好治愈方式
白癜风能治吗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