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5-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煎守海鲜业---困局

鱼翅销量骤减八成,鲍鱼燕窝成交量锐减过半,价格普降五成

年12月的一德路,悲喜两重天。

年关将至,一德路中部海味干货市场说好的热闹却没来,不见往日的人车争道,听不到曾经响彻半条街的手推车夫号,甚至连浓郁的海鲜味也淡了。

价格普降约五成,顾客减了约八成,一德路海味干货老板们说,他们已经默默承受这双重打击近三年。

一个星期无一单生意,档主萌生去意

一德路著名的海味干货市场山海城,最近无论是周中还是周末都显得很冷清。

行走其间,有两大明显感觉:气味淡了,走路速度快了。这种感觉是与笔者前两次走访对比而得,一次是年1月份的糖干海参事件,另一次是年9月份的假鱼翅风波。

喝茶、玩手机、打牌、煲电视剧,成了山海城二楼档主陈先生(化名)用来打发一天苦闷的常用方法。“都没人来,经常白等一天没生意,有的档口一个星期

一单生意,天天耗在那,都想转行了。”

“行情低迷很难挽回。”广州市海味干果行业商会荣誉主席王少波从业20余年,直言现状的艰难。他列出一组数据,年能卖出斤鱼翅,年能卖斤,年最多才30斤。“这相当于销量减少了八成。”

鱼翅价格从年9月份,受浙江假鱼翅风波影响开始一直下跌,而带给他们的最大影响是销量的锐减。

除了鱼翅之外,鲍鱼、燕窝也是重灾区,销量均锐减过半。

面对即将到来的年关,王少波感到很悲观,“去年过年就不好,只是今年更不好,对商家而言也是最痛苦的。其实每年一德路海味生意最好的时候就是圣诞、元旦、春节,你看现在的样子,哪里好?”

年前一个月生意本最旺,现在拍乌蝇

作为鲍参翅肚消费的主要集散地,一德路占据了全国五成左右的市场份额。而在历年来的销售额中,送礼和酒楼采购消费超过八成,消费者自己购买食用所占比例非常少。

王少波感叹,政府严禁大吃大喝之后,酒楼吃饭、购买送礼的人少了,甚至还出现了酒楼退货的现象。这几乎是对一德路鲍参翅肚业的毁灭性打击。

“往年这个时候一德路车水马龙,门口的路堵得水泄不通。”广州市海味干果行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伍惠汉看着窗外若有所思。

他说,每年年前一个月是一德路的销售旺季,市场内人流量非常大,今年市场内则冷冷清清。

下午5时许,山海城大多数商家关门收铺了,而在距离他们不到两百米的玩具、精品市场,依旧水泄不通。

鱼翅基本上卖不出去,价格跌了七八成

“今年买海味干货价格是最低的,便宜过吃牛羊肉。”面对惨淡的行情,曾经牛气的海味干货老板也放下了身段,如是推销。

走过的陌生面孔,几乎无一例外被当作顾客,接受期盼的目光。

也许是为了维护一德路或者是海味干货的品位尊严,行走店铺间,所看到的价格牌并不会出现“跳楼价”、“大放血”之类的促销字样。

但是细问之,却发现上标的价格都是“假”的。往年每斤-元的高档海参,现在只要-元,便宜的已经降到0元;往年-元一斤的燕窝,目前已降到了-元。标价元的鱼翅,可能元就可以成交。

“海参、鲍鱼、鱼翅,基本上全部都降到了近5年来的最低价,降了超过五成。”作为行业大佬,一如既往淡定的伍惠汉语气中透着失望和无奈。

他说,降价五成的说法只能算是概数,因为遭受重创的鱼翅已经基本上卖不出去,价格比往年降低了七到八成。

价格低,是否意味着买的人会多起来?山海城德锋海味行总经理张泽锋的答案是否定的,“这一行跟市场卖菜不同,它不是日常必需品,没几个人会来这里像买菜一样买海味干货的。”

以前都是抢着租,现在一层有几间空铺

在一德路的海味干货市场里,一楼商铺最为吃香,二楼稍次,地下再差一级,三楼以上则基本上是仓库了。张泽锋说,这是海味干货市场的特有现象,“不像百货,可以做到六七层,因为我们的客源相对单一。”

正因为这种特有现象,诸如海中宝、山海城这样的大型海味干货卖场的一楼和二楼店铺租金居高不下,但却供不应求,甚至“抢着租”。

不过,记者采访发现,这些以往“抢着租”的店铺已经出现了空铺,山海城的二楼,至少有7家闭门歇业。“这是前所未有的。”张泽锋叹道。

关门大吉,对于海味干货老板来说意味着彻底离开这个行业,“因为传统海味干货业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关闭门面,这会涉及整个经营链条的变动,简单来说就是三角账关系。”

在空铺现象的背后,张泽锋还透露了另外一种无奈的应对之法,那就是从一楼搬到二楼,再从二楼搬到地下,“这种做法其实就是证明档主还在硬撑,到了地下还撑不住,就等着改行了。”

硬撑、死守,只是不知还能守多久……

海味干货老板迷茫中度年关

提及一德路海味干货老板,很多地道广州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有钱!”高档、奢华的鲍参翅肚造就了大批商界大咖,其中不少还是家族式的,传了几代人。坊间传闻,在一德路拥有一家海味店,身家少说上千万。

熬过冬天,就是春天。以批发为主体的一德路海味干货市场老板们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从寒冬来临之时,他们就一直在等待,谋划着如何在困境中绝地反击,这是他们多年来摸爬滚打所惯常经历的洗礼。

不过,让他们很失望的是,这个寒冬似乎有点长。在物价飞涨的现实里,海味干货价格却一路下跌,顾客越来越少。

老板们祈祷着减租,寄希望于商会,甚至憧憬着整个市场升级改造,一切都是为了硬撑、死守一德路这一海味干货金字招牌。

挂出来的标价都可以猛打折

张泽锋是山海城德锋海味行的总经理,潮汕人,从读书起就已经跟随父亲耳濡目染海味干货业,至今摸爬滚打近三十年,自己当老板也超过了十年。在他的记忆里,今年是“最艰难的”。

“销量减少了近一半。”将近一米八的高个子,此时与记者交流,似乎也少了一丝底气。说起今年的行情,他直摇头,作为海味商会的副会长,他很有发言权:“一天不开秤的都有,有的商家甚至一个星期都不开秤啊。”

尽管口中不停说艰难,但是张泽锋的店里还是摆满了鱼翅、鲍鱼、海参。每一款产品上都配有手写标签,写明规格,价格。其中一袋个大黄白的鱼翅,标识显示产地为阳江,价格为0元。

以此价格,并非一般人能承受,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张泽锋无奈苦笑,“这是以前的标签,一直没有改变。现在四五百都可以卖了。”

他边展示边介绍,标识为精选干鲍,规格为14-16头的鲍鱼标价为元/斤实际上不到元就可以成交,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海参、花胶的身上,也就是说,挂出来的标价都可以打折。

对此,张泽锋如是解释,海味产品毕竟是高档货,即使降价不会出现诸如“大放血”之类的夺人眼球促销字样。

每天早晚,张泽锋都会从相距不远的精品、玩具市场经过。春节即将到来,令这些地方挤得水泄不通。

谈及这一景象,他颇为感叹,“每年冬天往往是一德路的春天,圣诞、元旦、春节三节是一德路生意最好的时候。可今年,春节说来就来了,整个市场内还是冷冷清清,来来去去都是熟悉的自己人。

见到一个陌生面孔路过,大家都会凑上去搭讪。换在以前,忙都忙不过,谁有空闲去搭讪啊。”

如何应对?听到这个问题,张泽锋环视一周档口的货,似乎在躲避可能来自记者的同情眼神,许久才冒出三个字,“只能熬”。

酒楼以前一周拿只鲍鱼,现在3个月拿只

在海中宝市场卖鲍鱼的周先生(化名)来自福建,属于一德路的“新军”,因而低调得不愿意透露真姓名。但对于生意,他很健谈。

周先生是海岛人,在老家有自己的收购场和加工场,属自产自销型。从年入行,到北京、上海、广州均开分店,周先生用了5年时间。“、年的时候,大家(消费者)都不怎么懂行情,很容易就入行了,年的时候,我们开始扩张。”

年9月,周先生从电视上得悉“假鱼翅”事件,并未在意,因为与自己的鲍鱼并无多大关系。然而从年开始,情况出现了变化。“最明显的就是酒楼,以前每个星期都会过来拿货,慢慢变到一个月来一次,几个月来一次,现在干脆不来了。”周先生望了望身旁堆了好几层包装好的纸箱说。

他举例道,有一间酒楼,去年一个星期就拿一件鲍鱼。一件鲍鱼一般有只,以一桌6人,一人一头来算,只要每天能保持有两桌客人点鲍鱼,一个星期就基本可以消化完。不过,现在这家酒楼三个月才拿一件,“这意味着一天只能消化一只鲍鱼,基本上等于酒楼不做鲍鱼了。”今年中秋、端午、国庆三节,周先生的这位酒楼常客总共只拿了一件鲍鱼。

依惯例,周先生一个月的鲍鱼营业额能达到40万元,现在只剩下三分之一。而以中秋、端午、国庆三节为例,正常情况下一个月营业额可以上升%-%,但今年只上升了%。“前来购买的别说熟客,有游客过来就不错了。”

另外一个数据则令周先生苦笑,“三分之一的利润却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一。”他说,去年40只鲍鱼可以卖到多元,现在只能卖多元,已经接近成本价。

“撇开店面人工不算(自家生意),算上水、电、铺租,一个月的营业额刚好顶住开销。我们就是这么撑着。”周先生说。

目前价格低,依照低买高卖的原则,不失为一个机会,但是付出的代价是多少,周先生说自己并不知道。他甚至透露,在这一过程中,已经有商家顶不住压力,做出以次充好的欺诈行为减轻损失。

难以启齿的三角账

无论是张泽锋,还是陈先生,以及其他受访一德路海味干货老板,谈及“寒冬”都提到了一个“熬”字。而在商会下发的“抱团过冬”鼓励信,记者找到了“白条”一词。

在周先生看来,这个白条有另外一个名字,三角账。提起这个三角账,老板们都三缄其口,却不否认。

“做批发的,都或多或少保留这个传统,也就是互相欠账。”周先生说,也即许多海味干货老板所存货物并未结账,需等待货物卖出再填充。“在这种情况下,门面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关门了,下家肯定要催你的账。所以做这一行的,经常亏本卖也要把门面撑下去,否则彻底玩完。”

析因

酒楼采购大缩水礼品消费更理性

笔者对于海味干货寒冬,老板们、商会负责人给出的分析基本类同,政策影响下,酒楼生意难做,人们思维观念转变,旅游市场的限制。

广州市海味干果行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伍惠汉则道出了本质,“一德路海味干货的生命线基本是酒楼,各种政策接连出台,大环境下,很多酒店的海味生意做不下去,甚至出现倒闭。

现在酒楼开始走低端路线,鲍参翅肚做得少,也就基本上断了商家的财路。

主营鲍鱼的老板周先生如是分析说,“第一是受一些政策因素影响,酒楼生意难做,直接影响最大,但是从长期来看,它只占3成左右。”

而第二个因素,则从根本上动摇了海味干货的“江湖地位”,“随着信息的流通,人们对于营养的追求越发具体明了,以前有钱人大鱼大肉,现在很多有钱人吃青菜,加上一些关于‘燕窝、鱼翅、海参、鲍鱼没营养’的说法。”

周先生对这个变化尤为不满,“一个人吃东西,不能只是从营养来看待的,比如说10万的车和万的车,目的也都是出行,可是为什么两种都有人开呢?”

旅游市场的限制,被认为是切断海味干货产业链的一环。周先生介绍,在以往,许多沿海旅游景点都设有海味干货购买点,这些点从客观上起到了维持高价位、保证市场交易量的作用。

“有价有量,渔民才有生计,才会去捕捞,导游也不带着游客去买了,价格低了,而且不稳定,自然行业就会萧条。”

煎守海鲜业---解困

即使分流到新市场也在一德路留一手

商户钟情“海味干货一条街”,搬出去的又回来“煎守”

年,一德路海味干货市场曾出现过一次危机,当时,这个市场充斥着交通拥堵、无停车场、装卸不便、安全隐患等问题。

后来,越秀区政府对其大改造:商流物流分开、成立专业运输队、建成旅游购物专业街,问题得到解决。

但15年后的今天,一德路所面临的“寒冬”却没那么简单了。笔者在连日走访中,搜集了大量商家、商会的意见,从中归纳出他们正在尝试的“自救方法”——目的只有一个,海味干货“煎守一德路”。

应对A

升级改造

近百商家曾分流到增槎路

如今只剩三四十家

年8月,越秀区相关领导带队针对一德路专业市场管理及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召开现场整治工作会议。今年上半年,改造方案出炉。

越秀区经贸局提出建议,淘汰一批业态落后、经济效益附加值低的低端市场,实现专业市场从低档次、小规模、零散经营向高档次、规模化、多功能转变。

广州市海味干果行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伍惠汉介绍,按照方案规划,一德路升级改造分步实施,先是玩具、利市封年货等货值小、空间大的产业先动。

接着是食品,最后才考虑一德路海味。商会指出,海味一条街很难取代,它们金额大、空间小,所以时间要长点。资料显示,被分流到增槎路绿博隆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有88户商家是来自一德路。这个交易中心近6万平方米,1-2楼是展示中心,3楼是仓储,并配有超过0个停车位。

“确实是过去了不少食品商户,但最终又回来了。”伍惠汉昨日向新快报记者透露,时至今日,只剩三四十家仍在绿博隆坚守,而大多数已经回到了一德路。他解释说,精明的商人并未退出一德路市场,只是重心转移。

“新档口没生意,这边又未赶尽杀绝,于是大部分商家又把精力转回了一德路。”伍惠汉的一句话代表了众多商家的心声。在商户们看来,新市场的经营品种并不齐全,市场还未形成规模。

三年改造成未知数

“食品商家去了都回来了,海味商家都不会去。”广州市海味干果行业商会监事长卓祖言直言,由于绿博隆的人流、物流配套暂未完善,所以基本只能当仓库。而海味商家本身对交通的影响不大,对物流的依赖也不大,所以一直坚守在一德路。

一德路的转型升级有一套方案:“大物流大仓储”将搬走,无证照无合格的物流和店铺都将清除;

传统现场现金现货的交易模式将打破,建立展贸区,实行看板订货洽谈区,产品推介展示区;

升级后的一德路将有新功能,包括商贸洽谈,橱窗展示商铺,电子商务,制定交易标准。

伍惠汉强调,海味干果市场的地位不可替代,“区里面已经决定,利用这种背景,设立海味博物馆,设立信息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现场体验区”。

“按照方案,月底前大货车都不能进入一德路了。”他再次看了看窗外车水马龙,长叹一口气:“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升级改造没有进展,原因是不少商家都持观望态度。”

“为什么要搬,搬了就没有一德路的历史了。”卓祖言一语道出了众人心声。档主持观望态度的原因有二:一是担心客源流失,另外是担心无法统一标准。“顾客现场看货选货,满意就可以交易。”海味老板张泽锋认为,制定统一标准,如何留住客源,将是升级改造的最大难点。

按照当时的方案,目标是到年底,一德路海味干货专业市场的商务配套得到进一步优化,交通物流、服务水平、市场业态等要进一步提升。形成全国同类产品的集散中心、展贸中心、信息中心、价格中心和结算中心。

然而、年的目标都没实现,三年计划能否实现,还是个未知数。

应对B

电子商务

“一德批发”明年中正式上线

线上联系线下交易

一方面转型升级,改变“三现”交易方式,建立展贸区,实行看板订货洽谈区;另一方面,保留传统行业,努力打造品牌,推荐电子商务是商会的又一设想,也是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

在品牌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名为一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角色。该公司负责人李志辉告诉记者,新成立的“一德批发”是采用O2O的模式(即OnlineToOffline),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必须在一德路有实体店,在政府部门没有黑名单,且保证诚信的商家才可以开网店。”李志辉说,目前公司的网站已经搭建好,办公室正在装修。

明年起为商家录入产品,经过2-3个月的试运行,正式上线将在明年的5、6月份。“有了网上电子商务,最大的好处是各地的客户、经销商不用天天跑。”李志辉举例道,如果要开发上海的市场,以前单靠某个商家去推广效果甚微,而现在,网站可以代表千余家商家与上海方面的商会组织洽谈合作事宜,更有可行性。

“今后无论是净销售还是消费者,都可以在网上挑选海产品。而价钱也将比普通市场便宜很多。”李志辉介绍,有了网站,一德路的商家就多了一个销售渠道。

可通过视频照片等先给商家挑选,然后对样品封箱。经销商收到样品满意再购买,如果不满意可以退货。实行大物流大仓储之后,商家在一德路的店面接订单,而发货可以在外场进行。而支付的方式,则涵盖了支付宝、银联、直接汇款等三种渠道。

商户担心干货看图有误差

升级改造遭搁浅,电子商务是否能够拯救一德路?对此,海味店老板张泽锋持保留态度:“海味干货不是工业产品,不可能一模一样,在网上交易和展示交易都不太好操作。”

他指着60-65头的关东辽参举例,“所谓60-65头只是一个大小的范围,其中有大有小,色泽也有不同。顾客现场看货选货,满意就可以交易。”他担心,一旦变成展示或者网上交易,顾客拿到手的货可能跟图片不一样,大量的退换货就造成很大麻烦。

而身为商会副会长的伍惠汉也难掩对电子商务的担忧,“农副产品不像工业产品,不可能全靠在网上销售。”他认为,目前一德路要做好的还是先解决现金现场现货交易的模式,朝着品牌化、企业化发展。

煎守海鲜业---展望

饭馆动辄上千的“鲍鱼豪宴”,在家自做人均只需50元

鲍参翅肚摆上平民餐桌才是出路

老一辈的广州人都知道一德路的威水史。这条东起海珠广场,西至人民南路,短短米的街道上目前超过10个专业市场,过千家商铺。

“而一德路的海味干货市场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海鲜干货和副食品杂货,辐射整个东南亚市场。”广州市海味干果行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伍惠汉心里有本账:一德路作为全国鲍参翅肚消费的主要集散地,早些年占七成的市场份额,如今依然占据了五成左右的市场份额。

寒冬还是来临了,事关身家前途,各位海味干货行业大佬们也实话实说,出路在:减租、品牌和大众化。

一德路海味人的三个愿望

减租金同分担渡难关

伍惠汉告诉笔者,当下一德路门市租金至少0元/平方米。“路边门店要超过元,最高有2元,即使是仓库,也一般在元-元/平方米。”他强调,这可谓是广州租金最高的批发市场。“行情不好,这几年租金也一直上升,无疑是雪上加霜。”他感叹道。

而在笔者采访中也发现,以往一批难求的一德路出现了空铺现象。“租金太高,我们实在无法承受。”一档主感慨。

海参档主陈先生,在北京开有分店。他说,海味干货行业的低迷在北京同样出现。不过,在市场不景气时,当地会有降租金的应对方法,与此同时“商户联盟”也会充当起“拉客户”的作用。

“北京一些市场已经降租20%多,我希望一德路借鉴这个做法,毕竟大家在一条船上,需要共同渡过难关。”

树品牌努力维护商誉

伍惠汉和广州市海味干果行业商会荣誉主席王少波也不约而同地表示,去年的“假鱼翅”风波对一德路产生了致命打击。“假鱼翅风波事件,我们的反映太慢了。

虽然最后为商家正名了,但是实际的影响已经造成了。”说起这段经历,王少波仍有不少感慨,“损失已经无法挽回,下坡路一走不回”。

“每一次媒体的报道对我们的打击都很大,这意味着我们的应对方式已经落后。”伍惠汉说,商会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一德路没有广告,都是靠历史形成口口相传,这已经不符合时代了。”鲍鱼老板周先生呼吁一德路形成品牌,有一个“掌舵者”。“物价在涨,海味干货却降,这是有原因的,这个行业本来就不规范,存在着恶性竞争,(假冒伪劣者)破坏了这个名称。形成品牌将是一个保障,包括对我们商户,也包括对商品的质量问题。”

大众化海味入寻常家

几乎每一位老板都认为,鲍参翅肚将走下“神坛”,进入寻常百姓家。将海参放于冷水中浸软,一般浸一夜至20小时……在张泽锋的店铺柜台上,摆放着厚厚一沓宣传单。

翻看可见,这些制作精美的宣传单张涵括鲍鱼、鱼肚、燕窝、鱼翅等等,简单明了展示着这些海味干货的挑选、储藏、涨发烹制与营养功效等常识。

“这是商会制作的海味干货食用常识小百科系列宣传单。我们平时免费派送给顾客,希望能够吸引人过来买。”张泽锋说。这种宣传单张在所有会员档口均已摆上,他们试图以此来吸引酒楼以外的消费者,即老百姓,开拓新的客源。

不过,由于只是在市场内派发,这种宣传方式效果不尽如人意,“我们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去宣传,毕竟来一德路逛的人有限,进来买海味干货的更不多。”

行业商会:开辟平台教市民煮海味

多少年来,鲍参翅肚在绝大部分人眼里那绝对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豪宴”。而事实上,鲍参翅肚也一直深藏在酒店的“后厨”。所以,酒楼就是一德路海味干货的生命线。统计数据显示,普通市民购买海味干货还不到一成。

现如今,高档酒楼有的自降身价“抛弃”海味,有的甚至“关门大吉”。“一直沉下去就完蛋了,即使很低价了,酒楼还是不要啊。需要另寻出路。”

王少波认为,只要有销量,即使只有10%,那也说明有出路。在他看来,这个出路就是普通市民。

“其实老广都有吃海味进补的习惯,以往大家都认为鲍参翅肚太高档,因为酒店的成本加了很多。”王少波算了一笔账,以规格为14-16只的鲍鱼来算,往年要卖元每斤,而酒店做出来的价格应该在2元以上。

而现在的价格已经降到元每斤了。“半斤就有8只,元,一家三口可以吃三顿,其实已经算是大众化了。”

张泽锋也从制作的角度算了一笔账:“一般鲍鱼要制作十几个小时,一个人一顿一个就足够了。如果以元16头来算,一人一顿只要50元。”这与动辄千元一顿的鲍鱼宴形成鲜明对比。“牛肉有些地方已经卖到50元一斤了,鲍鱼不再是高档货。”

他透露,下一步商会也将综合各方力量,考虑将海味进一步大众化。“目前的价格其实已经比较低了,只需要教老百姓居家做,就可以带动销量。”

目前,商会正在计划找地方,现场教购买的市民各种海味的做法。此外,还将通过媒体宣传以及自己的网站宣传,让海味走进更多市民的家庭。

读后分享!

点右上角---》发送朋友或朋友圈

快速







































2018冬季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