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全体村民都能获益,他们和镇党委班子在会议室里连续研究了17个小时,并挨家挨户地核算土地、做通村民思想工作 “我准备在村里上幼儿园了!”4岁的周小燕开心地说原来,今年9月,坛板坡第一座幼儿园将正式开园,新建的村办小学教学楼也将交付使用 “土地集中流转,我们增加了收入,这段腰鼓表演就是表达我们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早在7月9日,在总理视察坛板坡一周年纪念日,坛板坡腰鼓队的黄梅娟和队友们就自发聚在大榕树下踏歌起舞声声腰鼓,表达了大家心中的喜悦,远在中南海的总理虽无法听到,但这份感恩之情却实实在在黄梅娟最早在土地流转协议上签下了名字,在其带领下,大家都得到了现代农业带来的实惠 水到了村民家厨房、卫生间,还通到了田间地头……这天起,坛板坡进入了自来水时代全程36公里的饮水灌溉工程,将水从良庆区大沙田供水责任有限公司引来 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大货车直接开进田边地头;拧开水龙头就有清洁水;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坡屋面、小青瓦、木格窗,140多栋浓郁壮乡风韵的小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年过去,从自治区到南宁市的各级党委、政府不仅向坛板坡群众兑现了“两筐花生”的承诺,一个石山环绕、人均耕地不足3亩的贫瘠小山村变身为一个路通水通、清洁美丽、产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通水了!快看,多清澈!”8月21日下午,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坛良村坛板坡村民周月莲弯腰拧开自家水龙头,“哗”的一声,白花花的自来水倾泻而出,她掬起一捧漱了漱口,又把冰凉的水花泼洒在脸上,喜不自禁 坛板坡是一面镜子,这样的变化在南宁市并非孤本据了解,一年来,南宁市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所辖12个县区各选择1个贫困村重点打造,采取政府补助一点、县区配套一点、企业帮扶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等办法筹措资金,通过示范带动,特色引领,以点带面加快了特色新农村建设 (上接第一版)7月9日下午,烈日当空,村民黄家强驾驶挖土机进行巷道改扩他停下车对记者说:“以前坛板坡的道路全是泥巴地,玉米甘蔗都运不出去一听说总理答应给我们修路,我立刻花7万元买了一辆挖土机参与道路建设不光是我,全坡有700多人参与了道路和房屋改造建设” 让村民们兴奋的还有路 广西百圣美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今年3月正式进驻坛板坡,在当地种下的黄秋葵、四棱豆等有机蔬菜已进入收获期该公司总经理李德华说:“‘中央一号’文件给企业带来良机,我们在南宁不少乡村都建设了现代农业基地坛板坡通水、通路,并流转了土地,为规模种植奠定了基础我们计划在这里打造现代果蔬种植基地、农业观光基地,优先聘用本地农民在家门口打工,向周边村屯普及现代种植技术,带动更多群众增产增收,争取做成全国有名的农业园区” 在村口大榕树下,许多村民纷纷表达了与周月莲相似的想法 “我们只是送给总理两筐花生,党和政府就还了我们一份大礼,共产党说话算话!”周月莲见到记者来访,难掩激动之情,“我们总想再给总理送些什么,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编者按 2013年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冒雨来到南宁贫困村坛板坡调研,并与村民们坐在村口的大榕树下亲切座谈,了解当地村民对于改善交通、用水及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李克强离开坛板坡时,村民将两筐自家栽种的花生送给总理当礼物李克强接过花生,郑重地递给身边的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和自治区主席陈武并表示:一筐代表水,一筐代表路,我和书记、主席一起承担起这个责任;同时我要从两个筐里各带走一粒花生,代表我心系大家,会记着刚才座谈时说的问题,我们共同努力把水和路解决好时隔一年,总理诺言已经实现近日记者回访坛板坡,向您讲述这个真实的故事 “当时在电视里看到总理来到坛板坡,承诺要改变我们村的落后面貌,我辞掉广东月薪4000多元的工作就回来了”黄东汉义务回乡建设,被纳入“二十六怪”之列只用一个星期,就完成了全村4000多亩土地的流转 “我们共同努力把水和路解决好”,这是坛板坡变迁的指导思想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关怀下,坛板坡组建起“一组两会”(党小组、理事会和户代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强势推进工作26个带头人,负责统筹推进该坡综合示范村建设的所有项目,被村民幽默地称作“二十六怪”村民说:“他们许多人放弃在外发财机会回村作贡献,真是怪得可爱” 本报记者 甘 毅 文彩云 杨 波 在“一组两会”的带领下,村民们积极参与到建设中来 (下转“看点新闻”版) 此举为南宁市政府牵线的4家现代化农业企业的进驻发展打下了基础一个月后,红龙果、柑橙等规模化种植基地很快发展起来如今,村庄四周,连绵不断的小土坡遍插种植红龙果的攀爬架,希望的田野上建起了第一批80多亩蔬菜大棚,一条条白色的滴灌管道从山脚蜿蜒而上,为现代化农业种植基地输送水源与生机 “希望总理再来一次,在我们的新路上走一遭,再尝尝地道的壮族农家饭”一些村民指着新修的道路说,有了路项目才能进来,致富才能成为现实 “希望有机会能让总理尝尝我们亲手栽培的有机蔬菜!”李银秀正采收新鲜的黄秋葵,“以前不懂技术,起早贪黑种地,全家年收入很少,现在夫妻俩既有田地租金,又当产业工人,月收入近8000元,还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现在,做饭不用再滤黄泥水了,这样的饭吃起来才香以后的井如果不用了,还要保留村口那两口老井,纪念总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一旁的黄秀伦抢着说原来,饮水、灌溉一直是坛板坡的老大难问题,打井往往得穿透厚厚的岩石层,钻至六七十米深才能出水汛期,井水浑浊苦涩,不烧开过滤根本没法喝;旱季,井水枯竭,家家户户只能靠大水缸存水度旱 “这一年来,我们各级党组织带领群众共同努力,将实事变成了事实啊!”良庆区那马镇党委书记李莺感慨地说 当天,村口大榕村下,新建成的文化广场人声鼎沸全村村民不约而同地集中在这里,用“泼水节”的方式欢庆这一历史时刻,孩子们兴奋地在水花下奔跑穿梭在腰鼓队的引领下,大家纷纷换上民族服装,敲锣打鼓唱起山歌,沿着平整宽敞的水泥路从村头走到村尾,犹如过年“行大运”一般75岁的坛良村小学退休教师黄益亨感慨万千:“咱村明朝开始建村,这一年的变化,胜过过去500年!” 经过一年的建设,6公里水泥路直通村口,4条总长8公里的村屯互通道、14条总长11公里的坡内道路建成使用,40条巷道得到硬化 白癜风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