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起设立民族文化建设专项资金180万元,用于资助文艺精品创作和出版、民族文化品牌培育、“非遗”作品提升等 过轮胎阵时,背人的运动员必须有一只脚踩在轮胎内 点击 背媳妇比赛项目:比赛场地是长100米的赛道比赛器材是障碍物5个(红凳子),汽车外胎2个由男运动员背女运动员绕过50米处的红凳子障碍物到达交换区,在交换区内换成女运动员背男运动员经过2个轮胎障碍向终点行进,到达终点最快者胜出比赛时选手不能触碰障碍物(红凳子), 便文村:红色景点 青山含黛 亮点 民生投入大增 共享发展成果 琼中的特色村寨 “来到什寒村,仿佛来到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这种感觉是在城市找不到的”山西游客王皎留恋山里的生态环境什寒村空闲农舍和学校旧址,改造成标准化驿站、客栈四棱豆做法、民宿、露营地、茶吧村民黄秋梅说:“待内典双标客房价格158元,出房门就可看见稻田、青山,游客可喜欢了”游客想体验露营,50元租一顶帐篷 2010年,便文村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引进海南天涯驿站旅游项目开发公司,投资建设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合作项目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的方式,采取“政府+银行+企业+农户”的模式,按照每户104平方米的建设标准,由海南天涯驿站统一规划、设计和施工,对全村34户民房进行改造政府给予每户补助2万元,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政府贴息小额贷款每户5万元,企业无偿提供每户5万元资金,其余部分由农户自筹 县委新一届领导班子从实际县情出发,制定出符合地方实际、突出民族特色的绿色发展理念四棱豆形态特征县委书记孙喆说:“总体发展思路是: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保护生态环境,做强生态旅游业,提升绿色农业,做优绿色工业,传承黎苗文化,改善保障民生,建设生态县城,把琼中建设成为海南中部绿色崛起试验示范区和全县各族人民的美丽幸福家园” ■ 本报记者 刘袭 特约记者 黎大辉 ■ 本报记者 刘袭 特约记者 黎大辉 随着这两年到村里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小商店多了,由以前的2家增加到现在的六七家,小商店主李政道说:“收入跟以前相比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多”什寒村挖掘黎苗传统特色饮食,让游客感受三色饭、竹筒饭、鱼茶、山兰糯米酒等独特味觉体验早晨骑自行车在云雾中穿行,在林间小道里穿梭,听鸟叫,闻花香,感受风的爱抚,参与四棱豆犁田、插秧、采茶、饲养、种植等农耕活动,充分体验乡村原野乐趣观赏原汁原味的黎族和苗族婚俗、三月三、苗族冬至节等活动,参加射弩场等户外拓展活动,板鞋、顶棍等少数民族传统趣味体育运动 “龙被”难度最大是在刺绣花纹图案这部分,由于图案变化多,色彩十分丰富,所表现的范围比较广动物图案有龙、凤、鹿、公鸡、鲤鱼、青蛙、喜鹊等植物图案有木棉花、龙骨花、泥嫩花、梅花、竹、青草等自然界方面的图案有雷公、闪电、太阳、月亮、星星、流水、田野、大海、蓝天等生产工具方面有竹箩、米筛、钩刀、镰头、小桶、脸盆等还有汉字图案等一幅龙被,不论从色彩或者图案上看,都是比较完整的工艺美术作品,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龙被”的织造是一个四棱豆品种复杂的过程,从摘棉、脱棉籽、纺纱、染纱到织绣出龙被,约5至6个月时间,甚至是一年时间一般来说,未成年人不能参加龙被的织制必须要技术高超而且身体健康的人,才能担任织绣“龙被”的重任 “以前我一家7口人挤在一间不足40平方米小房子里,现在连小孩都有自己的房间”春节前搬进国有公矿棚户区新楼60平方米保障房的琼中居民杜传宝高兴地说自2012年来,琼中投入民生资金达35.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0%保障性安居工程连续3年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7310套(户),完成率达112% 游客游览番道村的景观后,品尝番道村的特色农产品山鸡也是不可少的内容2014年全村山鸡出栏约78000只,销售总额达300多万元,社员山鸡养殖收入近100万元54岁的王经亲在村口的海榆中线路边摆四棱豆经济价值摊卖鸡,一只近3斤重的阉鸡卖80元,母鸡、公鸡卖45元一只他是村里最大的养鸡专业户,去年出栏5000多只,销售总额12万元 海南苗族人保留较古老又有本民族特色的婚礼苗族的婚姻多数是自由恋爱苗族婚礼一般有说亲、合命订婚、聘礼、迎亲、合配、拦路抢亲、婚宴等几个环节组成到新娘村里接亲时,会遇到“拦亲”,村中的姑娘们蜂拥到村口去设卡拦亲,用竹竿或横木挡在村口,竹竿上挂着箩筐用来接糖果、香烟、红包等新郎带新娘出村口会遇到“抢亲”,全村人都来抢亲,女方苗寨中的人起哄让给红包,没红包则把新郎抢走藏起来,男方家的迎亲人员要拿钱去“赎人”,俗称“买路钱” 黎母诞辰庆典活动是今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月三”的一项重要活动,5月2日至3日在黎母山四棱豆的吃法国家森林公园内举行,游客将能观赏到黎母祭典、武术表演等,参与雨林徒步探险、古城探秘、山地自行车比赛等 活动在县城的百花廊桥、三月三广场, 4月21日,游客可看到黎锦苗绣技艺展示、黎锦产品和黎苗服饰展销活动等4月19日至21日 在宣传文化中心大楼,将举办黎族纺织技艺展览,游客能够观赏到黎锦精品“龙被” 进村就是占地10亩的乡村公园,建有鹅卵石道路、园路、特色石墨坊、卫生间、绿化工程、宣传栏、路灯、景观水系、休息健身区等项目,安装健身器材一套,建有水泥结构篮球场、旅游配套停车场和村口景观廊架,乡村大舞台一座,新建村文化室和织黎锦室 黎族男女青年普遍自由婚恋,以对歌方式选择心上人婚恋期间,双方互赠爱情礼物黎族民间男女青年通四棱豆的吃法过婚恋、约婚或由媒人撮合后,男家派出男女亲属三至五人组成婚事代表,前往女家商议婚事,女家设宴招待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浪漫三月三”黎族苗族特色婚俗庆典,4月24日至26日在红毛镇什寒村举行,游客届时可看到海南最具特色魅力的黎苗传统婚俗,参与情侣帐篷会等活动什寒“三月三”乡村旅游月,4月4日至5月3日在 红毛镇什寒村办,其中有黎族苗族传统婚俗表演,游客还可看到黎苗传统文化展示、黎苗民歌擂台赛、乡村原创音乐会、亲子风筝会等 “五六年前,村里的瓦房都破破烂烂的,现在家家住新房”在什寒服务中心工作的村民邓琼梅说2009年之前,什寒村年人均收入一直徘徊在900元左右,是琼中最偏远、最贫困的村庄之一琼中县委、县政府将什寒村列为第一个“奔格内四棱豆形态特征”乡村旅游示范点自2013年8月正式开门迎客以来,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2720元,增长到2014年的7528元,短短两年时间收入翻了近3倍什寒村2013年被评为最美中国乡村,成为琼中乡村旅游经济的新热点;2014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历史古村、被评为最美中国乡愁旅游村寨什寒村由一个极贫村一举蜕变为海南乡村旅游的一个品牌和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景区 “龙被”是黎族织锦中的一种,是黎族在纺、织、染、绣四大工艺过程中难度最大,文化品位最高,技术最高超的织锦工艺美术品,是黎族进贡历代封建皇朝的珍品之一 坐落在海南鹦歌岭南麓的半山腰上,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便文村委会便文村民小组背靠青山,三面墨绿的树林环绕,景色怡人山高林密,村里曾是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四棱豆栽培技术址,琼崖纵队首次代表大会就在村里大榕树下召开,成就了今天的红色景点,这里是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旅游景点之一 黎苗婚恋 饮酒对歌 黎族人民的婚礼多姿多彩,每年秋收时节及春节前后是黎族青年结婚佳期婚礼仪式有:下聘、接亲、送娘、迎亲、入门、婚宴等,山歌对唱贯穿婚礼始终,每一个环节都有其代表的民歌宴礼菜式丰富多样,其中猪肉、牛肉、鱼茶和糯米酒是婚宴的主要菜式宴席要摆长桌,酒席分宾主面对而坐,长者(帕雅)坐头席摆大酒坛,插上竹吸管,大家欢快的边饮边对歌,黎族婚俗对歌贯穿婚事的始终,婚礼是黎族民间口头文学交流的盛会在婚礼酒席上,老人对歌把话拉,中年对歌赛歌箩,青年对歌来投情,新郎新娘对歌表钟情 切合实际的发展理念、思四棱豆路和措施,产生巨大的正能量,推动琼中的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近5年来,琼中建设海南中部绿色崛起试验示范区取得巨大成就,群众获得感强2012年度市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考核评比全省排名第五,首次荣获二等奖2013、2014年度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部分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先后荣获了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县城、中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海南省科技进步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琼中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自2012年以来,高质量编制了新城区概念性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即将通过省规委会评审,“山水琼中、海南之心”建设理念初步实现近年来,投入3亿元新建琼中大道等7条市政道四棱豆的功效与作用路,建成县城带状湿地公园、污水管网、饮水设施、电力系统等88个城市建设项目,实施营根洋旧城、黎母大道、海榆中线道路功能提升及沿街立面改造,基本完成营根、湾岭、上安、什运风情小镇建设打响富美乡村品牌,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13个、文明生态村84个、乡村生态公园42个、富美乡村试点18个、标准化村邮站100个,建成农村公路24条96.8公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7宗,解决2万多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2014年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和联村帮扶得到国务院督导组的充分肯定,经验向全国推广 既念好绿色经,又让群众吃上生态饭,琼中发挥生态优势,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琼中优先发展生态旅游业,提升绿色农业,做优绿色工业,全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四棱豆的营养 -->■ 本报记者 刘袭 通讯员 秦海灵 朱德权 近年来,琼中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行政审批效率不断提高,2012年以来,构建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清理精简行政审批服务事项384项,在全省率先推出农民房产权和林权抵押融资模式,成立首家政府投资与社会资金合作(ppp)中心,与省农信社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启动首期2亿元贷款项目琼中农信和海南七州洋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实现零的突破30家县属国企改制顺利完成,11家县属重点国企实现科学监管加钗农场顺利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后,“三融入”改革稳步推进 什寒村:高山盆地人间天堂 暮春四月,记者走进位于海南生态保护核心区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看到这个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四棱豆栽培技术的国定贫困县、革命老区县、民族自治县,春潮正急,满目皆绿,充满生机 婚宴上新郎、新娘请酒送茶,向参加婚礼的宾客道谢新郎和陪郎走到宾客席,向客人逐个敬酒时,陪郎用彩巾轻轻拍客人两次,并举起筛子自转两圈,这时客人要站起来,学着陪郎的动作,把对方敬的酒一饮而尽媒公开头唱着祝福歌曲后,亲朋好友喝着喜酒唱着苗歌,热闹喜庆直至婚宴结束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4月21日将在县城三月三文化广场,举办黎族苗族传统趣味体育比赛,游客届时可以观赏和参与背媳妇、挑水接力、赶“猪”赛跑、押加等民族传统节目主办单位有关负责人说,举办黎族苗族传统趣味体育比赛,能够营造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浓厚氛围,充分展现黎苗同胞热情好客、善良乐观四棱豆、勤劳勇敢、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 番道村离乡政府11公里,离县城30多公里,是个依山傍水的黎族村庄, 蜿蜒的昌化江在村头流过,背靠巍峨的鹦哥岭村边是120亩田洋的原始田园风光,半尺高的秧苗一片青绿,田边是清澈的昌化江,江对面是青山,满山碧绿的原始次生林一进村就看到一株酸豆树,直径近2米,最少500年树龄省和县有关部门投入200多万元,全村民房基本完成改造,白墙红瓦,绿水青山,景色优美,黎族文化,特色明显,发展乡村游有天然优势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琼中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着力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保和谐,经济快速发展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2.76亿元,是2010年的1.45倍,年均增长9.7%;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36亿四棱豆注意事项元,是2010年的3.26倍,年均增长34.39%;固定资产投资35.75亿元,是2010年的4.7倍,年均增长47.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8亿元,是2010年的1.94倍,年均增长18.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52元,是2010年的1.74倍,年均增长14.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83元,是2010年的2.35倍,年均增长24% 湾岭镇大边村民小组49栋框架结构的新楼排列整齐,全部建成黎族村民王文存家有5口人,是村里贫困户,本来没有能力盖110平方米的新楼,但他以在建的农房贷款7.5万元,很轻松地盖起新楼琼中县委、县政府决定从去年12月20日开始试点农房抵押贷款改革, 为农民贷款拓宽新的融资渠道琼中是全省唯一在尝试这一改革的 一个垃圾遍地、污水横流,2007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元的贫穷偏远小黎村,建设生态阳光社区,走上可持续性发展道路四棱豆品种分类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什统村委会番道村民小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4年被评为省文明村、省平安示范村和省环保示范村 铁皮石斛是一种稀少名贵中药材,是琼中近年新开拓的绿色新产业什寒村村民王国康带领44户村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2013年1月收获第一批种植的铁皮石斛,收益 11.5万元至今种植铁皮石斛30亩,共收获3批、收益30多万元琼中提升绿色农业,重点发展桑蚕、绿橙、南药、养鹅、养鸡、高山云雾茶等绿色产业,走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琼中鹅、琼中缫丝厂、铁皮石斛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启动新一轮促农增收3年计划2012年来共投入涉农资金7.62亿元,惠及城乡人口68.5万人次 黎母祭典“龙被”展出 发展绿色产业 群众吃生四棱豆经济价值态饭 番道村:山环水绕生态优美 什寒村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奔格内”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村庄,坐落在琼中黎母山和鹦哥岭之间的高山盆地中,海拔800米左右,是海南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森林茂密,溪流缠绕,空气中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含30000至40000个,被誉为“天上什寒”“天然氧吧”,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健康养生资源居住着黎苗族同胞100户、520人,是全省为数不多的黎苗混居的村庄 琼中中学入校20年的高三历史老师吉舒说:“2012年学校新建3栋5层教学楼,新教室安装现代化教学设备”学校原来只有9间实验室,现有一栋5层实验室大楼高三(8)班的贫困生罗秋说:“现在仪器多,每个学生都能自己动手做实验”琼中近3年教育投入13亿元,新建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和12所镇、村幼儿四棱豆生长习性园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惠及75所中小学校的20653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巩固提升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门诊大楼、县急救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县、镇(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体系逐步健全2010年至2014年,全县新农合累计参保人数为29.9万人,参保率达97.1%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84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75万人,连续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荣获“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2011-2013年度优质服务窗口”称号 挑水接力赛项目:比赛场地是两条长100米的赛道比赛工具是挑水工具两套,每套含挑水桶1对、扁担1条,分别于两条赛道起跑线外一米处各放置一套;盛水桶4个,分别于起跑线及终点线外一米处各放置一个;舀水瓢2个,分别放在起跑线四棱豆的功效与作用的两个盛水桶内比赛时各组第一棒运动员开始打水并自行决定装多满的水及起挑时间,各组一棒运动员把水挑到50米处时,其二棒运动员方可接过水再继续把水挑到终点并倒入盛水桶,挑水速率大者胜出 琼中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生态环境保持最优近年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健全生态保护体系,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保持全省最优、全国领先,荣获“2014年全国魅力十佳市县·生态建设县”称号实施“绿化宝岛”工程,2012年以来共投入资金1.08亿元,植树造林5.03万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16%生态补偿基金投入机制全面落实,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质量考核 记者看到便文村的村民全部住上新的两层小洋楼,搬出了低矮破旧的瓦房黎族村民王家平一家5口原来住在20平四棱豆方米的旧瓦房里,在篱笆墙的棚屋厨房煮饭,现在住10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一厅三房,一厨两卫他说:“现在住得比原来大多了,舒服多了” 琼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2010年,拟定《琼中人大常委会关于查处城乡违法建筑的决定(草案)》(待审),《琼中城镇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待审)2011年,《琼中天然林保护条例》(待审)形成初稿,正争取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为立法项目2012年,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琼中城乡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琼中建设项目增加容积率用地管理规定》《琼中关于查处城乡违法建筑的决定》等地方性法规,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全县各民族团结提供有力保障 买黎锦、观赏黎苗歌舞增添了游客乡村游的乐趣番道村的黎锦技艺、产品及黎族民歌、舞蹈在四棱豆品种省内外享有声誉,是黎族原生态文化全琼中农村织黎锦的第一批人,都是番道村人教的村民自主创建了一个黎锦专业合作社,年均出售黎锦8.2万元村民自发组建民间文艺队,节目均为村民自编自演,文艺队副队长王春兰说,村民演出都是穿自己的黎锦服装,每星期都要为游客表演黎苗歌舞 村委会书记王进才告诉记者:“村民都不种水稻了,产量低收入少,种桑养蚕的多了”便文村发挥山区优势,发展绿色产业、优势产业,全村大多数人家都种桑养蚕,全村种桑农户26户、养蚕户25户,种桑面积137亩发展高山瓜菜产业,主要种植水果木瓜、四棱豆,种植面积39亩村里成立黄花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种植黄花梨木70多亩大力发展养蜂业,全村饲养中华蜂16户、320箱贫困的便文村正逐步走什么是四棱豆出贫困,走向富裕小康之路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380元,比全乡人均纯收入略高150元2014年被评为海南省环保示范村 坚持改革创新 群众获得感强 黎族村庄便文村距乡政府约12公里,现有村民34户134人地处大山深处,偏僻闭塞,便文村前些年一直是贫困村2014年9月,省民宗委驻村扶贫工作小组经过充分调研后,实施精准扶贫项目,扶持村民发展特色养殖业,县民宗委落实、扶持21户农民养殖山羊和豪猪,其中豪猪养殖户5户、山羊养殖户16户,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黎母山传说是海南黎族祖先的主要栖息地,是黎母邬麦化成黎母山是受古代武将吟颂较早的海南名山之一,又是神话传说较多的地区之一早在900多年前宋朝大文豪苏轼就赋有《题黎婺山》的诗章,后元明清文士武将和者不少四棱豆的食用功效,有的还刻石永志,文化底蕴之深厚黎母石像、黎母庙本身是奇特的自然景观,同时又饱蕴人文内涵黎母石像是黎族的始祖圣像,常受黎族同胞祭拜现在黎母山上的黎母庙则是近人所建,每年“三月三”及三月十五前后,黎族同胞、非黎族的善男信女,竞相前往祈祷祭拜,热闹非凡,成为罕见的深山盛会,是一项特有的旅游景观 (本报图片除置名外由琼中县委宣传部提供)--> “那边有成群的白鹭,好漂亮啊!”早上还不到7点,海口8岁的王佳佳跟着父母坐在白鹭湖度假区观鹭平台上,指着湖边草丛飞起的白鹭喊着琼中做强做大生态旅游业,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建设海南中部旅游目的地、集散地为目标,重点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动工建设白鹭湖旅游度假区四棱豆形态特征、海航迎宾馆、百花岭风景名胜区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推出什寒线、黎母线等8条“奔格内”乡村旅游线路,打响“奔格内”乡村旅游品牌琼中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生态旅游民俗(民族)风情目的地”,什寒村荣获“2013年最美中国乡村”“2014年中国最美乡愁旅游村寨”称号2012年以来,全县旅游接待过夜人数增幅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三,2014年全县旅游经济年收入达1.4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生态旅游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和平镇新民村民小组位于大山深处,六七年前是有名的贫困村李东平曾是村里最穷的人,2006年家里人均年收入才800元,在2006年11月率先种桑养蚕,年年收入10多万元他带动全村人种桑养蚕,全村34户187人,2012年至去年,连续3年人均收入超1.15万元,远高于全国和海南的水平琼中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四棱豆栽培技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以创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为契机,发展绿橙、桑蚕、蜂蜜等新兴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农业产品品牌,累计注册农产品商标87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件(琼中绿橙、琼中蜂蜜)、海南省著名商标6件(壹蜂源、奔鹿、白马岭、绿奇、岭园、黎村)农民增收后贫困人口逐年减少,由2012年初 43188人减少到去年底的30594人,减少了29.16%2010年至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连续5年排名全省第一,去年为7883元,同比增长15% “这么偏远的地方都实现wifi全覆盖,看电影、听歌、办公、工作都不误”四川游客马建斌说琼中县委、县政府通过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000多万元,建设什寒村配套齐全的乡村游设施修建环村道路 3公里,建设生态步道 6 公里,购四棱豆栽培技术置旅游电瓶车4 辆、山地自行车30 辆,修建改善民宿 27 间、青年旅社一家、待内典(苗语“来这里”)驿站一家,105张床位,露营地5000平方米,形成300人的日接待能力,开办黎家乐、苗家乐4家,茶坊1家,烧烤吧2家现在又引进中汽租赁(海南)公司投资2000万元,对村里的旅游基础设施、庭院景观、道路等升级改造 琼中的黎苗文化 赶“猪”赛跑项目:比赛场地是长100米的赛道比赛器材是椰子2个、1条1.5米长木棍比赛时,参赛者在起点用一根木棍拨动2个椰子即“猪”,将“猪”沿着跑道赶向50米处“猪栏”,在椰子进“猪栏”后,运动员将2个椰子抱起运送至终点的“猪栏”,运动员抵达终点时,最快的胜出在赶“猪”途中,若椰子滚出跑道,参赛者须将椰子抱回起点处重新赶“猪”只能用木棍拨赶,不什么是四棱豆能用手脚触及椰子,否则取消比赛成绩 趣味体育 古朴热闹 办乡村大舞台 传承黎苗文化 便文村是典型的黎族村寨,民风民情淳朴,完整保留多彩的黎族传统文化村民所有的旧房,出租给海南天涯驿站,准备装修成供游客住宿的旅馆王进才说:“村里正在大力开发乡村旅游”2013年,省、县民宗委投入470万元,对便文新村房屋外观进行升级改造和建设乡村公园集革命历史文化、人文民俗、自然资源于一身的便文村,是海南第一个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集观光、度假、休闲为一体的乡村公园,迎候省内外游客 琼中财政从2011年开始,每年分别给县民歌展演团100万元,确保每一个行政村每年都能观看一场文艺表演每年拨出5万元,为99位县级黎族苗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提供文化传承资金,确保四棱豆的特征黎苗文化的传承(本报营根4月19日电)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从2012年起,琼中建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选拔和培养一批少数民族运动员和教练员,为海南省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建成县羽毛球馆、游泳池、400米标准田径场、门球训练比赛场地、射弩训练场地等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的“海南中部少数民族文化体育演艺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建成投入5000万元建成109座乡村大舞台,被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建成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2个行政村文化室,100个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 琼中民间舞编导和民间歌手、《黎族婚俗》“非遗”传承人王进明,除了在本乡的什寒、共建、番响等村教黎苗歌舞外,还到湾岭镇、黎母山镇等地学校传承黎苗歌舞,“四棱豆的特征传承、保护黎苗文化,要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将来才能把黎苗文化发扬光大”琼中深入挖掘、弘扬、传承、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申报成功10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确认10个“非遗”项目县级文化传承人105人创建30个民族文化示范村、组成136支黎苗歌舞文艺表演队和310支健身舞蹈队,培养了3000多人的黎锦织绣队伍《琼中黎族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上安乡被文化部列为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每年举办一届全县少数民族农民文艺示范村文艺队汇演,文艺精品不断呈现,自编自演的大型舞蹈诗《奔格内·待内典》获得广泛好评 记者在村民王家翁家的厨房看到,安装了逆渗透家用纯水机,水经过5个过滤棒过滤他说:“拧开水龙头,干净冷水四棱豆直接喝”全村家家都安装纯水机每家洗澡房顶都安装空气能热水器,减少生活废气排放,成为农村节能减排的示范点令人惊奇的是村里水沟系统完善,门前屋后都有砖砌抹水泥的小水沟,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从小水沟流到山坡脚下的4个人工湿地,通过沉渣池将水中细小悬浮杂质和颗粒去除,经过湿地里的小石子吸附、过滤,天堂鸟、美人蕉和富贵竹等植物吸收,最后流出来的是透明的清流 押加比赛项目:比赛场地为长方形,长9米,宽2米比赛器材是长6.5米的带子,用红色绸缎(幅宽1.2至1.6米)分男子组、女子组进行比赛参赛运动员将比赛带子两头打结,从各自裆间穿过,经过腹部套在脖子上,背对背站在河界两边裁判员一声令下,两人即模仿大象姿势,两手与脚尖着地,以脚、腿四棱豆经济价值、腰、肩、颈力拖动带子竭力向前爬把系在带子中间的红布标志拉过自己的河界者为胜 什么是牛皮癣图片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