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慢步中国——建构中国四大慢步道

小编今日发散中,脱离城市与建筑,为大家推荐《中国国家地理》年10月特刊——慢步中国。

首先,区分“漫步”与“慢步”:“漫步”强调的是漫无目的地走;“慢步”强调的是“慢”,放慢速度的行走。“慢”是一种态度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徒步逐渐开始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徒步中,一些城市也开始出现步道系统。徒步作为一种时尚的出现,好像是对现代社会空间压缩的一种反抗。有人说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去远”和“拉近”,而徒步者显然是“求远”。

假如说旅游和徒步都是追求自由的一种人生行动的话,徒步是自由的真正实现,而旅游在很多情况下则不是。旅游者往往一进入景区,就进入了旅游产业精心设计的商业环节中,每一步都是被设计好了的;徒步者则拒绝进入现代旅游业安排的场景中(大概这也就是为何自由行越来越被青睐的原因吧)。徒步者能够窥见生活的真实,徒步是一种反抗,其既有旅游的愉悦,又抵抗了旅游产业的“非真”的“诱惑”(突然想起之前沙龙中一位老师提及的“逃离”的说法)。

“慢步中国”主要介绍了徒步于中国的几大线路,并简洁地概括为:走棱线、走胡线、走脊线、走岸线、走轮廓……并把这些路线统一称之为“慢国道”。意思是说,这些路线在层级、规模上完全够得上“国家级”,在内涵上够得上“国道”的层次。但是它们并不是那些承担着国家运输使命的高速道路系统,而是供国人漫步行走的慢行系统,所以称之为“慢国道”。

10月刊为“慢步中国”上辑,主要介绍了走棱线、走胡线、走岸线、走脊线四种线路,其中走岸线和走脊线可以归到“走棱线”之中。(下期:走轮廓、走海岛、走“红”线等)

走棱线:体验中国三大台阶之美

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的交界处,也就是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逐级下降的三个台阶的转折处,美景沿着棱线密集分布。因为棱上高差巨大,山河变换,常常会形成能够带来感官刺激的大尺度景观。

走棱线不是真的在棱上徒步,所谓的棱线也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广阔的地带,走棱线,更多的是指在棱线两边穿梭,鱼刺一样在鱼骨两边徒步。

走脊线:体验龙脊之美

也可归到走棱线之中,因为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的脊线无人能走;中国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转换的“棱”基本也无人能走,所谓走这样的棱线无非是说走棱之两边,或在低矮的垭口处穿过棱。

真正能走的“棱”是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转换处,也就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走岸线:体验中国海陆碰撞之美

如果将中国的海岸线看做是中国地势转换的一条棱,则其可归于走棱线之中。

走胡线:体验中国的临界之美

我们知道胡线(胡焕庸线)把中国分为两部分:西北半壁面积大,人口密度低;东南半壁则相反,面积小,人口密度却很大。胡线不仅是中国人口密度分界线,也是中国农牧分界线,又是中国的景观性质划分线,因此走胡线,是走在农耕与游牧之间,也是走在壮美与优美之间。

走棱线:“棱上”多美景

中国地势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从宏观上看可以分为三个明显的台阶,从西到东,海拔不断递减。三个台阶之间都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由一系列高耸的山脉组成。其中第一、二级台阶的分界线,是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等组成;第二、三级台阶的分界线,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组成。从外观上来看,这些山脉大致首尾相连,形成了凸起的棱线。由此可见,这两条棱线尺度很大,与其说是一条“线”,不如说是一条“带”更合适。“走棱线”,就是通过徒步或骑行这些慢速的运动,来体验、感受棱线一带的景观之美。

怎么走棱线,才能得到最好的体验?这其实就是路线的选择。至少可以有两种方式走:一种是顺着棱线走(干线),一般是在棱线的一侧走,体验棱线的“条状隆起”,以及它与周边景观的差异之美;另一种是穿越棱线走(支线),可以深入棱线内部,体验棱线本身景色的独特之美。

1.脚踏黄沙望祁连徒步高台—山丹段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祁连山脚下,是一条罕见的景观长廊,而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中心,从高台县、肃南县到山丹县的这条线路,堪称这条景观长廊中最奢华的路段。雪山、冰川、峡谷、河流、荒漠、草原等自然景观,与绿洲、古城、长城、石窟寺等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在棱线上呈现出一幅幅绚丽无比的画卷。

本文的作者于今年9月初与摄影师徒步行走高台—山丹这条线路,为读者呈现出许多独特而美妙的景观体验。作者一路穿行在沙漠、戈壁、绿洲、城市之间,徒步强度并不太大,但体验到的景观极为丰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走马灯一样交错出现,如群星闪耀,交相辉映。

2.赏地球罕见冰川长廊挺近克勒青河谷

作为世界顶级的徒步线路,克勒青河谷的徒步难度超过了尼泊尔的安纳普尔纳大环线和巴基斯坦的K2峰大本营徒步。克勒青河谷位于“棱线”区域的喀喇昆仑山脉腹地,是中国现代冰川分布范围最大的区域。放眼世界,克勒青河谷两岸就是一条罕见的冰川长廊,这里绝大多数冰川长度都在10公里以上,众多冰川犹如一条条蜿蜒的“玉龙”横卧在深山峡谷中,冰川末端融化的涓涓细流汇入叶尔羌河,养育着昆仑山北麓和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无数生灵。

本文作者同时为杂志签约摄影师,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高海拔生存困境,在完成他拍摄难度最大、行程最艰辛的一次徒步之旅的同时,也欣赏到了中国最壮观的冰川长廊的冷酷之美……

3.户外慢生活,锤炼的父子情慢行大渡河谷

在户外圈,徒步大渡河谷并不显山露水。顺横断山区奔腾而下的大渡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切断了中国第一、二级地势阶梯分界线,在乐山附近进入四川盆地,汇入岷江。制造了世界级的海拔高差——从贡嘎山主峰至乐山,直线距离多公里,海拔高差达多米,是罕见的地形急变带,因此产生了许多奇特多样的地理景观。在横断山中,大渡河流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集中体现了西部高原牧区与东部低地农区之间过渡带的特征。

本文作者为户外探险家,曾多次沿大渡河谷穿越棱线,他及其组建的飞越车队队友们于大渡河峡谷悬崖绝壁的小道上骑行穿越,不仅体验到了了极为丰富的沿线景观,也为我们讲述了与其子之间因为慢步户外而发生的真情故事。

4.荒凉背后有生命乐园穿越阿尔金山无人区

在中国西部的名山大川里,阿尔金山似乎一直默默无闻,作为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其实它的自然地貌景观异常丰富多彩,更有难得的生物多样性,因此穿越阿尔金山无人区也成为中国徒步线路的顶级之选。阿尔金山无人区更正式的说法是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中国设立最早、受保护面积最大的高原荒漠生态系统保护区。这里蕴藏着地球上最为原始的高原生态系统,以及高山湖泊、高原岩溶及冰川地貌,还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沙漠——库木库里沙漠。这些不同地貌,在雪山和湿地的映衬下,构成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景观。

本文作者被誉为中国徒步第一人,他在徒步中国十年后,才弥补了心头多年的牵挂——徒步阿尔金山无人区。

5.左手荒漠,右手昆仑暴走国道线且末—若羌段

横亘于昆仑山北麓的国道线新疆段,从棱线附近穿行,是一条可以同时欣赏昆仑山脉(中国冰川分布面积最大山脉)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最大沙漠)这两种景观的大道。更加贴近昆仑山山脚的老线且末至若羌段,是沿着山前倾斜平原为走向,沿途除少量村舍和古河道胡杨林外,基本都是在荒漠中行进,植被以旱生和超旱生的低矮灌木为主。

此处尽管已渐荒芜,就算本地人或户外驴友也鲜有光顾,但在本文作者眼里却是徒步的天堂。这次他们还遭遇了一场百年罕见的暴雨,因此有了非比寻常的徒步体验……

走脊线:中国山脊之美

中国作为山脉众多、地貌景观丰富的国家,具有建立世界级徒步路线的自然条件。中国的山脉,大致可分为近南北向的经向山脉与近东西向的纬向山脉,二者交叉构成了中国大陆的地形骨架。其中,纬向山脉常常成为重要的气候与地理分界,经向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三大地形阶梯的边缘。沿着纬向或经向山脉的山脊线行走,最能体验到中国山脉的壮美和景观的多样。

在东西走向的山脉中,最重要的山脉当属秦岭。秦岭之重要,在于它既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南方与北方气候、景观和文化的地理界山。南北向的山脉,如果处在中国地形大阶梯转折之处,就更具有地貌景观上的意义,比如晋蒙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的太行山,呈现出显著“断崖”景观的“阶坎”。徒步行走在北太行山的小五台山脊线上,可以居高临下欣赏到太行山西坡和东坡的景观差异,西望华北平原良田密布,向东群山则叠嶂层峦。山脉的起伏、地形的反差,带来变幻的视角,广阔的视野,丰富的景观层次,再加上常常与山脉共生的森林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可以说,徒步在风景里,风景在山脊上。

1.秦岭

从鳌山到太白山,行走龙脊之上

近十多年来,一条在秦岭中穿越的徒步线路逐渐为人所知——鳌太线,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徒步至最高峰太白山。这条线路除了以山水形胜而出名,难度大、危险性高也是其魅力所在,是一条事故率很高的线路。秦岭鳌太穿越最适宜的时间是每年6~10月,11月之后太白山温度急剧下降,可达零下30度以下。当深雪覆盖路面,脚下路况难以判定,容易陷进石缝,一旦扭伤脚踝就是灾难性的后果。冬季穿越鳌太,需要对寒流、风暴、暴雪等极端天气有心理准备,以免失温和冻伤,除了扭伤,也要防范在石海上的滑坠事故。

2.太行山

在小五台山脊上穿行,与山间生灵偶遇

位于省西北部的小五台山,距离北京城区不到公里,是华北地区有名的户外胜地。这里是太行山主脉的最高峰,每年夏季,山间草甸如毯,山花盛放,林间或崖壁上还能看到褐马鸡、金钱豹和羚羊的身影。山脊被登山者踩出来的小路,在高山草甸上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登山者漫步其中,一边云海笼罩,一遍花海草甸相伴,这样的场景只有初夏能感受到,只是你若不登高就难遇这样的仙境。用步子丈量山脊的长度,用步频测量山的高度是登山者最喜欢的方式,各种感受也只有走过方能体味。

3.雁荡山

中国最富诗意的山脊小径

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雁荡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中国“东南第一山”的美誉。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诸多优美的诗篇。与常规的赏景线路不同,在东南地区的户外圈,流行着一条沿着雁荡山脊线行走的路线。“雁荡四尖”是指雁荡山脉主脉上最重要、最高的四座山峰,从西至东依次排开,分别是雁湖尖、凌云尖、白岗尖、乌岩尖,其中海拔米的白岗尖西峰为雁荡山脉最高峰。穿越雁荡四尖的线路由西向东贯穿了整个雁荡山脉主脉,大多路程行走在主题山脊之上。站在雁湖尖上极目远眺,雁荡山层峦叠嶂,山峰陡立,有震人心魄之美。

4.中央山脉

纵走山脊线,用双脚丈量台湾岛

台湾多山,且多海拔米左右的山峰,是很适合大众化登山的高度。早在20世纪70年代,登山运动已成为台湾热门的休闲运动,大批登山爱好者走进山林。台湾的登山步道系统已经相当成熟,这其中建设最早、“颜值”最高的当属中央山脉山脊线。海拔米的能高山是台湾百岳之一,位于中央山脉的北段,山峰高耸,登顶需要上下很多山头,峰顶遍布高山草甸。因日治时期兴建通路,相较其他百岳,该山的攀登历史较早。因山名中均有“高”字,与新高山(玉山)、次高山(雪山)并称“台湾三高”。

走岸线:品味海陆碰撞

当海水和陆地碰撞在一起时,一条交界线就出现了,这就是海岸线。海与陆的一次次搏斗与交融,造就了海岸上柔软的曲线或尖锐的弯折,造就了嶙峋的礁石或舒缓的沙滩,造就了一处处自然胜景,也留了一段段历史传说。行走在海岸线上,欣赏风景、追忆历史、思索自我、感悟人生。

作为一个有着长达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的国家,从礁岩峻峭的基岩海岸到柔软舒缓的砂质海岸,从吸引了无数海鸟栖息的淤泥质海岸到生机盎然、缤纷多彩的红树林、珊瑚礁海岸,可以说这个地球上的海岸类型在我国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海岸线上的景观丰富,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历史深邃,值得你孜孜不倦地探寻求索。走海岸,不是孤光掠影地匆匆而过,而是放慢速度,用全部的身心去感知、去了解、去体验海岸。

1.徒步北部湾

行走在中国最原始的海岸线上

我国岸线南部起点在北部湾北仑河口,由于历史原因,北部湾海岸开发最晚,在其他沿海省市沿岸大肆建工厂、盖海景房的时候,这里的岸线保持了最原始的风貌。虽然原始但绝不单调。“慢步中国·走岸线”体验小组历时12日,行走于这原始的海岸线上,精彩纷呈。在旅程中,小组在北仑河口遭遇越南走私者、在防城港市体验新修绿道、在钦州湾失足落下防波大堤、在北海邂逅“船上街市”……

2.珠三角海岸线

中国大陆最棒的慢行系统

珠江三角洲是由西江、北江、东江、潭江、绥江、流溪河、增江等在珠江河口湾内堆积而成的复合三角洲,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地构成的区域又称为“大珠三角”。大珠三角的海岸带呈现为山地、丘陵、平原交错分布于河口和海滨的特征,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大陆海岸线(不含香港区域)长约公里,海岸类型复杂多样,包括河口海岸、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等。

而在中国的大陆海岸线上,珠三角海岸线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海岸岩礁的壮丽或沙质海滩的柔美,而是在这段海岸线,已经建成了几段中国大陆岸线上最适宜徒步或骑行的滨海慢行系统。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极为发达,沿海路网密集,人工岸线比例很高,非常适合徒步、骑行。

3.闽浙海岸岸线

看曾经海防最严密、“海盗”最猖獗的海岸,沿《筹海图编》行走闽浙

走岸线不仅可以看风光,也可以触摸历史。闽浙海岸岸线曲折、景观壮丽,更引人注目的是,从明初海禁到隆庆开海再到嘉靖倭患,在这段海岸曾上演了一幕幕封闭与开放、融合与冲突的悲喜传奇。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者,遗存于世的是遍布海岸线的卫所遗址。明人郑若曾编撰的《筹海图编》中,对这些卫所城池进行了全景描绘,沿着书中所绘的福建、浙江“沿海山沙图”行走,在遍地的卫所遗址中,追忆东南海疆的峥嵘岁月,感受海洋与陆地的一次次搏击,看变幻的人群与不变的风景,别有一番意味。

4.慢行山东半岛

问道山间,寻仙海上

山东半岛与处于同一构造隆起带的辽东半岛遥遥相抱,环绕着渤海。山东半岛如凤头直伸入海中,成为中国最大的半岛。活跃的东北与东南季风波浪,不断地拍打着岬角,侵蚀的泥沙沿岸搬运再堆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浪控海岸地貌景观。既有陡峻的海蚀崖、奇特的海蚀柱,又有典型的连岛坝与陆连岛(芝罘岛)、狭长的沙嘴、大型的沙坝(潟湖)。

山东半岛段的海岸,是“走岸线”路线中最“仙气”的一段,奇特的海陆交错地貌,带来了山与海的奇观,超然于世外的胜景,也培植了海外仙山的传说。在山东半岛上慢行,思及仙人旧迹,俗念全消;登山临海之际,真有飘然出尘之慨。

5.徒步鸭绿江口

比风景更精彩的是生活

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界河,其上的中朝友谊桥和鸭绿江断桥,是我国鸭绿江口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关于抗美援朝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在夜晚看鸭绿江两岸,丹东一侧灯火璀璨,高楼林立;朝鲜一侧则黯然失色,一片寂静。

走胡线:体验“临界”之美

地理学家胡焕庸把中国的黑河(瑷珲)和腾冲两点一线,在地图上画出了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从中国的东北贯向西南,把中国版图划分为两半。这条年画出的直线,对中国的自然与人文地域分异规律的刻画,直到今天都是十分准确的。

呼吁“漫步”中国,是为了在行走间体验中国多样的自然与人文。人们容易被“极端”和“异类”所吸引,而胡焕庸线所穿过的地域,恰是各类“极端”之间的过渡、调和与交融地段。当把“胡线”落实到地球表面时,得到的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条形区域。这区域的两侧,分别是人口密集和人口稀疏地区,在这个条形区域之内,则是地貌形态、人口分布以及人文现象的各种过渡。

走胡线,就是从林草交汇之地(东北段),穿越浓缩的中国历史(山西段),阅历黄土高原的质朴(陕西段),直走西南山地的起伏跌宕(西南段)。胡线,是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界限,“边缘”“分隔”“冲突”“融合”“跨界”“分离”“缓冲”“渐变”……均在这里发生。所以,走胡线,就是去体验“临界”的魅力。

1.东北段

沿东北的分歧线北上,林草交汇之路穿行记

从辽宁省兴城出发,沿燕山、大兴安岭的两翼北上,转过呼伦贝尔,穿越大小兴安岭,直至黑龙江畔的“胡线”起点瑷珲,有南下走到有良田千顷处。这一圈,恰在胡线的两侧来回穿行,从荒原走向县市,又从县市步入荒原。相比胡线的其他部分,东北段所体现的生态环境及人文现象的过渡和变迁特性是最为显著的,体验者沿0多公里的路线,在中国东北的林草交汇之地漫游,大地的面目在不断地变化。这条线,串起了海洋、草原、湿地、沙漠、森林和江河;在这条线上,呈现着游牧、渔林、农耕的交错与共生、冲突与和谐。一幅绚丽的东北徒步画卷随着脚步徐徐展开。

2.山西段

与胡线吻合的山西,混搭的历史舞台

胡焕庸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与山西省版图相交,而在生态环境脆弱带的地图里,山西省全境都被包含其中,这造就了山西省混搭的生产类型和人文生活形态: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杂糅并济。体验者从晋北的长城遗迹开始,沿黄河东岸南下,直至晋南中条山脉和沁河河谷,然后沿汾河向北折返,回到晋中的田野里。这条主干线,又连接了诸多古道和小路。体验者从晋北走到晋南,在徒步各种类型古道的时候,嗅到了传自历史深处的味道。

3.陕西段

从关中走向黄土幻城,古老的地名串起乡情

体验者为一对60后夫妻,以他们的年级,这趟徒步之旅可以作为第二次蜜月旅行了。一路上的劳累,与发现的惊喜相伴而行。徒步路线串联起陕北那些印在史书上的地名,与老乡的每一次寒暄、路上不期而遇的每一个乡村事件,都是黄土高原沟壑深处发生于此时此刻的真实。

4.西南段

在起伏的地形中,寻找人与自然的多样性

在中国大尺度的区域经济界限中,北方农牧交错带和地形上第一、第二级阶梯的划分格局明显,但是到了四川、云南,情况变得有点复杂,因为无论是气候或者地貌上东北—西南走向,都会在川滇的横断山区陷入多元化的区域差异,胡焕庸线也不例外。穿越秦巴山地的蜀道难以后,在成都平原得以短暂的安逸生息,向西南旋即进入南方丝绸之路的艰险。所以,胡焕庸线的川滇横断,既有其复杂性,也有着独特的经济地理贡献。

第一,川滇胡焕庸线穿越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精彩;第二,划分出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界限;第三,胡焕庸线两侧是文化上的江源文明和上游经济开发的界限;第四,川滇的“纵与横”是对胡焕庸线的新诠释。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文字来源于《中国国家地理》年10月刊]

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在繁华的喧嚣闹市中,有时总会冒出撇开一切、遨游于自然之间的想法。面朝大海,俯瞰山野,不论看到的是春暖花开,还是白雪皑皑,终归是规矩方圆之外的一处净土。









































白癜风症状都有哪些
宁夏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