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鼻血草

鼻血草图片

鼻血草中草药原植物

鼻血草中药材

《全国中草药汇编》:鼻血草

鼻血草

BíXiěCǎo

红活美、滇荆芥、土荆芥

唇形科滇荆芥属植物蜜蜂花Melissaaxillaris(Benth.)Bakh.f.[M.parvifloraBenth.non.Salis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苦、涩,平。

清热解毒。用于吐血,鼻出血,麻风,皮肤瘙痒,疥疮。

1~2两。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鼻血草

鼻血草

BíXiěCǎo

红活美(《四川常用中草药》)

《四川常用中草药》

为唇形科植物滇荆芥的全草。夏、秋季采,晒干。

滇荆芥,又名:蜜蜂花。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体被柔毛。茎直立,四方形,略带紫色。单叶对生;叶片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4.5厘米,边缘有钝锯齿。轮伞花序或总状花序,腋生,具花3~5朵,白色或淡黄色;苞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萼长钟形,萼管狭,2唇形,上唇3齿,下唇2齿,较上唇的齿狭而尖;花冠弯曲,2唇形,上唇直立,凹入,下唇扩展,3裂,内面疏生白毛;雄蕊4;花柱短,2裂。小坚果广卵形,平滑。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低山区的山坡向阳处草丛中。分布我国西南部至东部。

Melissa属植物的叶含鞣质约5%,又含挥发油。

《四川常用中草药》:"性微温,味涩苦。"

《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治风湿麻木,大麻风,吐血,鼻出血,皮肤瘙痒,疮疹,癫症,崩带。"

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鼻血草

鼻血草

BíXiěCǎo

AxillaryBalm,HerbofAxillaryBalm

土荆芥、红活美、小薄荷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滇荆芥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issaaxillaris(Benth.)Bakh.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多年生草本,高0.6-1m,被短柔毛。具地下茎。茎四棱形,具分枝。叶对生,叶柄长2-25mm,密被短柔毛;叶片卵形,长1.2-6cm,宽9-30m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钝或近心形,边缘具锯齿状圆齿,上面疏被短柔毛,下面靠近中脉两侧带紫色或伞部紫色,近无毛或仅沿脉被短柔毛。轮伞花序少花或多花,腋生;苞片小,具缘毛;花萼钟形,长6-8mm,外面被具节长柔毛,内面无毛、上唇3齿,齿短,下唇与上唇近等长,2齿,齿披针形;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长约1cm,外被短柔毛,内面无毛,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前对较长,内蒙,花药2室;子房4裂,花柱略长于雄蕊,柱头2裂;花盘4裂。小坚果卵圆形。花期6-11月,果期7-11月。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m的山地、山坡、谷地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味苦;涩;性平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吐血;鼻衄;崩漏;带下;麻风;皮肤瘙痒;疥疮;蛇虫咬伤;口臭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或捣绒塞鼻。

《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治风湿麻木,大麻风,吐血,鼻出血,皮肤瘙痒,疮疹,癞症,崩带。

《中华本草》

中草药手册

长按右边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