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甲 为脊索动物门爬形鳖科动物鳖的背甲。 主产于湖北、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多养殖。 咸,寒。归肝、肾经。 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置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晒干。 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药材鳖甲: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背面隆起,长10-15cm,宽9-14cm。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绿色,略有光泽,具细网状皱纹和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中间有一条纵棱,两侧各有左右对称的横凹纹8条,外皮脱落后,可见锯齿状嵌接缝。内表面类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颈骨向内卷曲,两侧有对称的肋骨各8条,伸出边缘。质坚硬。气微腥,味淡。 饮片鳖甲:呈不规则的碎片,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绿色,内表面类白色。质坚硬。气微腥,味淡。 醋鳖甲:形同饮片鳖甲,但呈淡黄色,质酥脆,略具醋气。 槟榔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产于海南、云南、广东等地。福建、广西、台湾南部亦有栽培。 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 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药材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1.5-3.5cm,底部直径1.5-3cm。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一明显疤痕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饮片槟榔:呈类圆形的薄片。切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同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微涩、微苦。 炒槟榔:形如槟榔片,表面微黄色,可见大理石样花纹。 焦槟榔:呈类圆形的薄片。直径1.5-3cm,厚1-2mm。表面焦黄色,可见大理石样花纹,质脆,易碎。气微,味涩、微苦。 冰片(合成龙脑) 为樟脑、松节油等经化学方法合成的结晶,又称合成龙脑,习称机制冰片。 主产于福建、河北、江苏等省。 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药材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松脆结晶。气清香,味辛、凉。具挥发性,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本品在乙醇、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 补骨脂 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四川、河南、安徽、陕西等省。 辛、苦,温。归肾、脾经。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搓出果实,除去杂质。 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药材呈肾形,略扁,长3-5mm,宽2-4mm,厚约1.5mm。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顶端圆钝,有一小突起,凹侧有果梗痕。质硬。果皮薄,与种子不易分离;种子1枚,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香,味辛、微苦。 饮片盐补骨脂:形如补骨脂。表面黑色或黑褐色,微鼓起。气微香,味微咸。 苍术 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茅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省。北苍术主产于华北及西北地区。 辛、苦,温。归脾、胃经。 春、秋二季挖取根茎,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 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药材茅苍术: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0cm,直径1-2cm。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残留的须根,顶端具茎痕或残留的茎基。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 北苍术: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长4-9cm,直径1-4cm。表面黑棕色,除去外皮者黄棕色。质较疏松,断面散有黄棕色油室。香气较淡,味辛、苦。 饮片苍术:呈不规则类圆形或条形厚片,外表皮灰棕色至黄棕色,有皱纹,有时可见根痕。切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的油室,有的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 麸炒苍术:形如苍术片,表面深黄色,散有多数棕褐色油室。有焦香气。 草果 为姜科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多为栽培。 辛,温。归脾、胃经。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药材呈长椭圆形,具三钝棱,长2-4cm,直径1-2.5cm。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具纵沟及棱线,顶端有圆形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果皮质坚韧,易纵向撕裂。剥去外皮,中间有黄棕色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多为8-11粒。种子呈圆锥状多面体,直径约5mm;表面红棕色,外被灰白色膜质的假种皮,种脊为一条纵沟,尖端有凹状的种脐;质硬,胚乳灰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 饮片草果仁:呈圆锥状多面体,直径约5mm。表面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外被残留灰白色膜质的假种皮。种脊为一条纵沟,尖端有凹状的咱脐。胚乳灰白色至黄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 姜草果仁:形如草果仁,棕褐色,偶见焦斑。有特异香气,味辛辣、微苦。 |